在绥德城北清水沟村,有一座知名的月台山(月宫山),是古绥德州八景之一。山的腰部有一平台,平台后有一山洞,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扶苏赏月台与晋溪洞。
据史料记载,秦公子扶苏因谏阻父皇“焚书坑儒”等政策,被秦始皇贬于上郡(今绥德)监蒙恬军。扶苏到上郡后,在疏属山顶,修建了太子宫,在城北无定河与大理河交汇之处的山崖中,修建了赏月台,每当心情不畅之时,扶苏便来到这儿赏月,以观赏美景来放松自己的心情,后来,人们便称这山为月台山(月宫山),扶苏赏月台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景点。1500多年之后,明吏部尚书王琼,因仗义直谏,惹恼了明武宗朱厚照,被贬至绥德州(今绥德县)。因恋月台山周围的山川形胜,便寄居台后石洞,并常邀文人墨客作诗唱曲,这儿一时声名远扬。嘉靖元年(1522),陕西按察使桑汝公路经绥德州,因羡慕王琼的为人,来至石洞,长谈之后,将山洞以王琼的号“晋溪”命名,并亲书“晋溪洞”三字,命人镌刻于洞门之额。嘉靖十年(1532),王琼返回京城,再任吏部尚书,晋溪洞便成为文人墨客吟诗对句的好地方。
婉转来到月台山山腰,不算宽敞的赏月台平平展展,高约2.5尺、宽约1.5尺的“晋溪洞”三字,醒目地刻在洞门之额。两旁的石壁上,历代文人的“晋溪杂咏”“绥州怀古”等十余处题刻历历在目。仔细观察,草、行、楷书都有,词、文、对句同在。不同风格的题刻中,尤以古鄢文冈居士的“月台”和陈棐汝忠甫的“云室”两幅引人注目。
转过身来,扶栏远照,对面山中的“龙洞清流”景观隐约可见,右前方疏属山的扶苏墓清晰再目。宽敞的无定河两岸,远处,千狮桥横跨东西,永乐大道直通南北,“天下第一楼”昂首迎客,“呜咽泉”在大山石壁低吟;近处,大理、无定合二为一,清清河水流向大海,新建河堤宽展整齐,河滩沙石凌乱无序。山中窑洞,山下楼房,青青松柏,绿绿杨柳,熙攘人群,奔腾车流,天下名州之美景尽收眼底。
遥想当年,主人从绥德城出发,经过王昭君出塞时艳惊大雁的落雁砭来到这里,被周围的山川形胜所吸引,便寄居在石壁的晋溪洞中,夏日,清凉无暑,秋来,气温宜人,每当天高云淡的傍晚时分,便坐在晋溪洞前的赏月台上,仰望,一轮明月纯净、光洁;低头,滔滔河水奔腾、跳跃。美好的景观,使王琼心情舒畅,满腹的不平,顿时都烟消云散了……
“双流平野合,一经半山开。登临兴不尽,徒席向莓苔。”明诗人张珩《月儿台》中的诗句,道出了游人的心思。我们不得不说,此地虽小,但文化内涵深厚,依然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人间胜景。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