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余子俊拜右副都御史,出任延绥镇巡抚。从成化九年开始,余子俊开始营建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的边墙。延袤800余公里的延绥镇边墙,后来演化为左、中、右三路的三十六军堡长城。
位于今榆林城南20公里处的归德堡,便是当年延绥镇长城的三十六堡之一。而在归德堡城西南1.5公里处,还有一座被誉为“陕北历史上最早、最大”的桥——归德堡大桥。
归德堡大桥
从斗底城到马凳城
归德堡在今(榆阳区)刘官寨乡。据《榆林府志》记载,该堡始筑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嘉靖年间用砖砌包堡城墙,城垣“周围二里六十七步,楼铺一十五座”。
有明一代,长城沿线一直都是抵御蒙古入侵的前沿阵地。据史料记载,当时归德堡有“经制驻守军丁408名,马、骡117匹”。清政府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蒙汉两族关系趋于和睦,因此在康熙初年,归德堡经制守兵已经锐减至50名,清朝中叶后更是缩减至36名。
77岁的归德堡村村民谢文恭告诉记者,当地人一般将归德堡称为“马凳城”。“归德堡原来只是今日归德堡村东山上的一座寨子,因为寨子像一个倒扣的斗,因此人们便将它称为‘斗底城’。后来驻军将寨子的南北城墙向西延伸,并修筑了新的西城墙,整个归德堡便成了一个马凳的形状,这便是‘马凳城’名称的由来。”
记者在归德堡村中,远远地就看到了位于东山之上的归德堡城和城南的一座烽燧。当记者问到关于烽燧的问题时,谢文恭却不知烽燧为何物,他说:“那是个墩子,因为距离榆林城四十里,所以我们都把它叫做‘四十里墩’。过去墩子下面还有一座庙,在‘文革’期间被破坏了。”沿着曲折的山路,记者来到了四十里墩下。由于数百年的风雨侵蚀,烽燧残高约5米,西南一侧的开阔地上,满地散落着破碎的砖瓦,算是古庙留下的一丝印记。
向北翻越一道土梁,爬上高近20米的土坡,记者来到了归德堡南城墙下。眼中的归德堡城墙,完整地保存了原有形制。保存较为完整的东城墙和北城墙,高约5~7米。记者绕古堡行走一周,看到归德堡东、南、北三侧均临深沟,独西侧面临榆溪河川,地势较为平坦。在冷兵器时代,这里必然是一座牢不可破的堡垒。虽然归德堡各个城门均已被拆除,但记者看到了昔日东门瓮城的遗址,规模虽然不大,不存现状也不甚理想,但归德堡昔日的雄风仍依稀可见。
记者还在归德堡城西北角发现了一处水门洞。该洞进深约8米,高1.7米,宽1.6米,底部为石条垒砌,上部为砖砌拱券式窑洞。据住在附近的谢发堆介绍,这是归德堡的一处排水口。
归德堡西北城角的水门洞
归德堡的那些记忆
谢文恭告诉记者,约在150年前,榆林各地普降大雨,榆溪河发生过一次百年不遇的泛滥,河水携裹泥沙冲积到归德堡城下。据老人们讲,因为没了生计,当时城中的300多户人口逃亡大半。“之后的时间里,归德堡西侧一片烂沙梁,树不生草不长。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动员村民将西城墙的夯土拆除,铺到河滩的黄沙之上,用来平整土地,治理黄沙。”谢文恭说道。
谢文恭的老伴张桂兰告诉记者:“当时由于条件有限,很多村民便把拆下来的城墙砖‘废物利用’,在自家建窑时,用来筑墙、‘包面子’或箍顶。”记者也在归德堡城中看到了很多以城墙砖为主要材料建筑的砖瓦房和窑洞。据《榆林市志》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10余户村民住在归德堡城中,但由于交通、引水困难,近年来他们陆续搬出,今日归德堡城中已无人居住。
在归德堡城中,有两座当地人近年修起的庙宇——城隍庙和娘娘庙。城隍庙前的一座石碑上记载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康熙一次来榆林私访,因为旅途劳累病倒,后得归德堡城隍相救,化险为夷,后康熙便册封归德堡城隍为“府城隍”“灵应侯”。时至今日,每年的二月初二和八月初二,附近的村民还都会在城隍庙举行大规模的庙会。
谢文恭告诉记者:“归德堡的庙宇可不止这两座,祖师庙、三官庙、马王庙、龙王庙……”谢文恭还给记者回忆了当年他参加马王庙庙会时的情景:“当时我也就是十三四岁,我们几个小孩都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到河边洗澡。我主要负责‘端炸炸’(油炸的贡品)。不怕你笑话,我干这活不图别的,就是因为能吃上一点‘炸炸’。”
三官庙是当年归德堡城中最大的一座庙宇,下面一层为黄土夯筑的窑洞式结构,上面两层为木质椽梁结构。“解放战争时期,因为归德堡被解放军围困,守城的国民党军队甚至连做饭的柴草都没有,他们便拆除了三官庙的上面两层。”
城砖修建的窑洞已废弃多时。
走近归德堡大桥
归德堡桥位于归德堡村西南1.5公里的榆溪河上。据《陕西榆林文史资料·名胜古迹卷》记载,该桥为清乾隆年间归德堡人卜子孝及其子僧慧昙、慧清相继募资,并历时20余年修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延榆绥兵备严镜清在桥东石畔架铁链桥1座,三十三年又遭大水冲毁,复建砖石结构10孔拱桥。民国年间增建2孔。1949年后,又续建2孔,形成现在规模。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该桥一直是榆林通往横山、定边、靖边的交通要道。
当记者向归德堡村民询问大桥的历史时,村民纷纷摇头,只说这座大桥的历史很长了,也是因为归德堡而得名。
记者走在榆溪河畔的农田里,一路询问和找寻,终于来到了归德堡桥前。从一方立于2007年的石碑上,记者了解到归德堡大桥已被列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资料记载,归德堡大桥全长152米,桥面宽约6.8米,高5米。记者眼中的归德堡大桥,通体均为砂岩砌筑,最大的石块长约1.5米,宽0.6米,厚度超过0.2米。为了降低河水对桥墩的冲刷,人们还以石块砌筑了尖锥形的劈水石桩。
14孔桥洞组成的大桥,恰如一道彩虹,横跨在榆溪河滩之上。远处的河岸之上,是车流滚滚的210国道和正在修建中的榆绥高速公路。古桥、国道、高速公路,这一幕场景,仿佛是一道道的岁月年轮,无声地诉说着榆林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文/图记者满孝永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