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河被誉为“水乡”名不虚传,洞河镇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水镇了。汉江将镇域面积平分为两半,一南一北,一半山地,一半清水,东南角的洞河、汝河汇入汉江,西北边两条溪水奔流而来,积成深渊之势,添几分水乡的恢宏与秀色,生命之水在诉说水乡的故事。
从前的洞河镇位于汉江以南,小镇临江而建,古朴自然,两排石木结构的建筑群顺着地势摆开,青砖泥瓦,红木圆柱,错落有致,流露出江南水乡的风韵。街中央闪出一条高低起伏的人行道,鹅卵石在岁月中磨得油光发亮,犹如一块石镜,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小镇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这是湖广移民与陕南开发的重要时期,紫阳的水码头洞河镇应运而生,南来北往的商贾和名声显赫的达官贵人云集于此,购田置地,建家兴园,数万艘商船停泊在码头上,吞吐着油盐、布匹和山货特产,小镇灯红酒绿,汉剧、二簧之音通宵达旦。江南的人终于在水乡找到了一片乐土,水是他们的命根子,南方移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播种大巴山的文明。一张历史的底片,留在了操着江南口音的古稀老人的记忆里,一提起古戏楼和石牌楼,还有那些自然景观,总是眉开眼笑,说不完的景致,道不尽的繁华。沧海桑田,终于有一天国家重点建设火石岩水电站汇聚一江清水的巨大能量,小镇敞开了博大的胸怀,集镇向江北迁移。小镇的人依恋不合,告别了家园,几百只舢舨横渡汉江,穿梭往来,江水日渐上升,古镇缓缓坠落。江北的新镇依然临江而建,顺山势而延伸,集镇平铺在三个台地上,当初命名为三台镇。、因一河水而得名的镇,它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时隔几年,新镇又恢复了洞河镇。那一天,大街上张灯结彩,像过喜事一样热闹。
牛年八月,我应筱波先生之邀请,前往水镇撰写景点的文字,一些陈年旧事浮出了水面。我猜想洞河镇的决策者们势必要打造一个水镇,做水的大文章。小船从紫阳出发,徐徐而行,远望一座山横亘在米溪口,如一把剑直插云天。船夫告诉我,那山叫棋牌山,有一条小道直通山顶,山顶上有一块台地,台如棋牌,名日棋牌山。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禹王来这里疏通河道,望洞河橘红似火,风景如画,棋瘾大发,便登山下棋,此时汉江流进了金川,监工问禹王河流路线,禹王棋兴未尽,顺着洞河方向打了个手势,汉江水便顺流直下。后来待禹王取出图纸细看时,发现这盘棋误了水的线路,蒿坪河成了一个有河没水的地方了。山民们感激大禹治水恩赐了一条河,就把禹王下棋的山叫棋牌山,并在汉江边上建立禹王官。来到米溪口,同船者对我说,洞河是个米粮川,石洞里就可以流出白米。我百思不得其解, 便问其究竟,谁知这一问又引出一个故事:流米的洞叫米溪洞,从前米溪洞有一个祖师庙和一个娘娘庙,庙上住了三个小和尚。庙上天生一个石穴,这石穴却能流出白花花的米。米溪洞庙小名气大,烧香许愿者络绎不绝。但无论香客有多少,庙上都免费供应一顿斋饭,石穴按人数饭量流出足够的白米。小和尚心生贪欲,欲存一点过冬粮,请来一石匠,将石穴凿成碗口大的圆孑L,洞孔流出一大堆谷壳和鸡粪,连一粒米也没有了,从此米溪洞走向衰败。传说米溪梁是天上下凡的一只神鸡,头伸进了蒿坪河川道,尾部在米溪洞,神鸡偷吃蒿坪河的稻谷,由于消化不良,米从石穴流了出来。米溪洞的故事一直在警告世人的贪欲之心。小船在青山绿水之间荡悠,山水、风景、故事让人大开眼界。我的视野里呈现出一道崖,山崖险峻,只有猴子才能爬上去,故名猴子崖。山崖的半中拦腰生出一个仙人洞,此洞宽敞明亮。好一个人问的仙人洞,若用软梯入石洞,独自住上一年半载,闲时读些圣贤书,静思冥想,观湖光山色,领悟自然微妙而神奇的变化,写一部人生的苦乐华章,该多好啊!我在异想天开。猴子崖毕竟是个仙境,凡人岂能与其长相厮守。安康嘴在江心凸出了水面,昔日的安康嘴是汉滨与紫阳的分界线,山形是一个整体,山之南像一个八卦阵。相传周幽王时,一位异人察看洞河地形,夜观天象,推算出洞河要出一个皇帝。幽王闻之,速命壮男数百名,开山劈石,破坏风水。壮男们白天挖山,晚上神仙们帮忙填山,一人挖山十人填,总是挖不断山的经脉。一名臭道士用鸡、犬之血破了神仙的填山大法,山的经脉终于挖断了。安康嘴化为一个孤零零的小岛,横在汉江的中央,像一艘蓄势待发的战舰,欲开拔远征。大凡有水的地方就有龙的传说,一条山梁从岚皋方向徐徐奔来,绵延几十里,直下洞河,望水兴叹。山梁像一条巨龙,龙嘴长饮汉江水。长梁嘴也叫龙嘴,长梁风景优美,鸟语花香,每当夜晚,长梁树影婆娑,鹭鸶窃窃私语,仿佛在诉说人间的恩爱与贞操。
船上的人在议论着从前的石牌楼,石牌楼是张氏家族的一座贞节牌坊,建于大清道光年间。相传洞河有一渔夫名叫张大鹏,其妻罗氏,年方十八,眉目清秀,花容月貌。张大鹏夫妻恩爱,婚后生一子,但好景不长,张大鹏患病身亡。罗氏坚守贞节,许下了终身不嫁的诺言。腰缠万贯者上门提亲均遭拒绝,她凭着天赋演唱江南小调为生,大腹便便的阔少爷们倾听着美丽的歌谣,投下了勾魂的目光,但她信守诺言,坚贞不渝,终于将儿子养大成人。儿子金榜题名,中了探花,留在京城为官。面圣之时将母亲的养育之恩禀报皇帝,当朝皇帝为罗氏守节育人之精神大为感动,当即下了一道“圣旨”,由国库出资在洞河镇修建石牌楼。地方官员心领神会皇帝教化万民的良苦用心,工匠们精心设计,从汉中等地运来优质石材,精心打造石牌楼工程。竣工那天,正式举行贞节牌坊覆顶仪式,远近村民闻讯而来,场面甚是热闹,但在揭牌覆顶之时奇迹发生了。牌顶立不起来!众人窃窃私语。此时,罗氏正领着调皮的小孙子在院坝里玩游戏,见一只雄鸡与一只雌鸡“踩水”寻欢,她心生幻觉,沉醉于与张大鹏甜蜜的爱情之中。探花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乞求母亲以其言行请动神灵,罗氏仿佛从梦中醒来,对儿子说:老娘一生清清白白,身正不怕影子斜,牌位岂有立不起来的道理。她沉着镇静地来到牌坊前,点燃三炷香,禀告神灵,然后将一只绣花鞋抛出去,那绣花鞋如一只飞燕翻过了牌坊顶子,工匠们一声吆喝,贞节牌坊哗然竖立。这时天空划过一道闪电,响起三声惊雷,江边上飘来一阵蒙蒙雨。往事如烟,牌坊竖立起来又沉沦下去了,在移民大搬迁时,这贞节牌坊没有列为文物保护的对象,它永远地沉淀于汉江的水底。
古戏楼的命运好于石牌楼,因为洞河人喜爱唱戏和看戏,它作为地方的重点保护文物与洞河镇的居民一起搬迁,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完好无损地搬到了江北,并按原先的尺寸在新镇的主街道上重新复制。戏楼是集亭、台、楼、阁之优长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底座为砖石,主体全为石木结构,木桩、木梁、木檀、木椽、木斗拱、木板凳,榫头榫眼相联。戏楼按照功能设有主体舞台,还有供文武场面之用的左右平台,后台设有更换服饰、过场和化装的回廊。板壁彩绘有戏曲场景人物图,台前额枋浮雕了瑞兽花鸟、山水楼台、日月浮云、桌椅公案,又为观众设置了看楼、高台、梯阶。工匠们按照古戏楼的格调搬迁而修复了古戏楼,还原了戏楼本身的面目: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风姿绰约。戏楼成为洞河镇一道独特的风景。古戏楼把辉煌留在岁月的记忆里,民国以前,看戏令人上瘾,那时候有“会戏”、 “节戏”和“愿戏”,几乎月月有会,会会有戏,正月十五演《薛刚闹花灯》,端阳节演《白蛇传》,七月七演((牛郎织女鹊桥会》,腊月底演《王小二过年》。古戏楼从未冷落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至少二百天有戏看。戏楼的舞台上表演了不少戏,每一场戏都是一个故事,然而古戏楼自己的故事却很少让人知晓。
洞河戏楼建于清朝后期,为当地士绅、工商和居民群众自愿集资兴建。相传戏楼竣工那天举行庆典活动,众绅士邀请张秀才题写匾额和对联,张秀才傲气十足,故意推诿。这时有一其貌不扬的四川人从戏楼路过,见戏楼落成,桌面上摆着文房四宝,众人焦虑不堪,仿佛在等待什么。他问明原因后欣然执笔,一气呵成,写下匾额和对联。匾额为“观今鉴古”。上联: “一堆血二朵梅三闯辕门四进仕同坐五福堂”。下联: “六月雪七星剑八仙庆寿九莲灯悬挂十王庙”。其字刚劲有力,其义深远悠长。书毕,众乡亲皆大欢喜,正欲言谢,谁知张秀才闻讯赶来,当着众人的面打了川人两记耳光,戏楼庆典不欢而散。川人对张秀才怀恨在心,他含着羞辱离开洞河,顺河而下,在湖北参加白莲教,当上了团总。总督命其攻打汉中,他擅自改变行军路线,血洗洞河张氏家族,下了一道死命令:见姓张的格杀勿论。’张氏文渊公有五大房,人丁三千。白莲教来势凶猛,张家大房得知信息半夜乘船逃走,其余四大房的人奋起抵抗,经过激战双方死伤不计其数,幸遇官兵及时赶到,击败了白莲教。文渊公见其惨状,悲愤欲绝。张氏族人对白莲教徒恨之入骨,在打扫战场时他们将教徒的左耳全部割下,派人专程送往京城向皇帝请功,皇帝面临内忧外患,为其义举感激不尽,下诏书兴建张氏祠堂,并提名为“忠义祠”。老街的东侧是“佛爷洞”,老佛爷笑口常开。忠义祠与石牌楼相距五十米,坐落在老街的西头,左为忠义祠,右为石牌楼,那些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记录着曾经的女人坚守贞节,曾经的男人信守忠义,石牌在水底下印记着曾经那个朝代的道德底线。汉江水淹没了两座古建筑,然而那些历史文化的影子却在江面上若隐若现,流传下来的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洞河真是一个好地方,山美、水美、人美、故事美。我们在江边上转了几大圈,读山水风景,打捞水镇故事,饱了眼福,一盘文化大餐饱了口福。时值中午,我们匆匆赶到镇上的会议厅,一班领导生龙活虎,忙乎着描绘水镇的宏伟蓝图,勾画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一园两庄三村的轮廓。我心里充满了期望,这个被誉为“水乡、橘乡”的镇子作为茶乡紫阳最优秀的旅游胜地已为期不远。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