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口镇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月河、恒河交汇于镇东,因古镇处于恒河出口处,故名恒口镇,历来是陕南商贸重点镇和水上交通码头。北宋神宋元丰年间(1078?1085)的《九域志》中记载“西城县有衡口镇”。康熙二十二年(1683)属兴安洲管辖恒口镇称恒口铺。民国二十四年(1935)撤铺设联保;民国二十七年(1938)撤销联保,恢复乡镇改为恒口镇。
据史料记载,明代成化年间(1465),恒口镇的街面形成。乾隆初年整个街道的铺面和民居布局大规模建设,青石板街道,对称均衡的单(双)体天井院落格局,集火墙与硬山并存,抬梁式构架与穿斗式构架同用的房屋造型,泥塑瑞兽、彩面百禽为主的屋面装饰精致传神,门窗装饰多为线刻、透刻、浅浮雕等手法,体现出“福禄寿喜”的民族风情,脊饰、挑枋、撑拱、柱础等装饰各具特色,形成了古朴而典雅的明清街道。随着恒口小城镇的发展和商业街市的繁荣,明清古街逐步退化了近千年的商贸功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其南北交融、别具特色的古风古貌。
具有关专家称:明清古街是我国北方发现保存较完整,具有明显的长江流域文化特色的一条较长的古街,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尚属罕见。恒口明清古街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00米,现有各类明清历史风貌居民建筑700余户,户户相连,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商埠字号、店铺钱庄遍布长街,保存尚好的古商铺、民居、庙宇鳞次节比,其中中街拱桥的“三步两道桥,九间房子无柱头”等古代建筑最富传奇色彩。香火鼎盛的“三圣庙”、庄严肃穆的天主教堂……能让您感受中西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迥异风格。砂罐豆腐脑、芝麻鼓气馍、油盘凉面、蒸肉肘子、糯米黄酒等特色小吃,让您在一饱口福的同时,领略恒口饮食文化的特色。其旅游及人文历史价值很高,现已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安康三日游西线旅游景点。
为保护、开发、发掘恒口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商贸、旅游产业发展,镇党委、政府目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编制了《恒口老街改造整治方案》、《恒口明清古街保护开发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了明清古街示范工程建设,已铺设石板街道200米,以三圣庙为示范的古庙宇、古店铺、古民居保护性开发将在三至五年内相继完成。明清古街是承载和展现恒口历史文化的一大亮点,并将成为恒口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