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7日这天是个礼拜天,我与家居安康市内的一位文友一起游览了双溪寺。
这双溪寺位于安康市内新城的北门外的东面,地处安康市的闹市,濒临巴山东路,名为“双溪寺”,实则不挨一条溪流,距离安康城边的汉江还有好大一段距离,可为啥寺名里有个“溪”字?听文友介绍说,这个双溪寺,原本创建于唐代,当时因为这座寺庙的旁边有两条小河流,一条名叫“施水”,一条名叫“陈水”,故起名为“双溪寺”。
我曾几次去过位于陕西关中的法门寺参观,知晓这全球闻名的法门寺在唐代是“皇家寺院”,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资格随便进去参禅拜佛的,只有李唐王朝的皇亲国戚才可以进入这座供奉有佛祖释迦穆尼的真身舍利子的寺院去瞻仰、礼佛。听文友讲,双溪寺在唐代建成以后,就成为陕南地区的佛教活动的中心.与当时的法门寺不同的是,这双溪寺可是陕南老百姓自己的寺院,一时间信众蜂拥而至,这座寺庙遂名闻遐迩,虽比不上法门寺,但也位居陕南各寺院之首。
听了文友的介绍,我的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了双溪寺在唐代的鼎盛的气象:在两条潺潺流淌的清澈见底的溪水的围拥下,寺庙的周围树林茂密,入目尽是绿依依,百鸟婉转唱妙曲,青松带雨遮高阁,翠竹留云护佛门,四围花发佛园秀,三面门开荡佛辉,进入寺庙以内,那更是殿塔壮丽,修竹拱把,窗开风细,帘卷苍茫,鸟啼丹树内,鹤饮石泉旁,香烟缕缕入天际,钟磬徐徐声韵长,谈经香满道,语箓月当窗,啊,这时的双溪寺哦,确实是:远离红尘好仙境,参禅敬佛好去处!那时的陕南秦巴山区的老百姓们,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美好来世的希冀,都寄托在双溪寺的缕缕香烟之上,他们翻山越岭,涉水过河,在当时那种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硬是凭着一双脚板走山路来到了双溪寺,用自己辛苦积攒的血汗钱买香、献贡……
我一边想象着唐代的双溪寺,一边缓步走进了双溪寺,进得寺来,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寺庙并不大,但是人却很多!想不到这个地处闹市的佛门净地竟然有那么多的善男信女,少说也有一千人左右,整个寺里是人头攒动!寺里的大雄宝殿前面,安置着一座焚香用的铜做的香炉,香炉里密密麻麻插满了香柱,缕缕青烟漂浮在寺庙上方的天空。虽然整个寺庙并不大,但布局严整,朱栏玉户,雕梁画栋,寺院的房前屋后、墙壁附近,到处是苍松翠柏。这座寺庙的整体环境给人一种幽美、恬静的感觉。
我对文友说:想不到这寺庙不大,香火倒还如此旺盛!文友说:呵呵!这双溪寺自从建成以后,逐渐就成了陕南地区的佛教活动中心,那时候,陕南的汉中、商洛和安康的信佛的老百姓们都以自己去过双溪寺为荣,就好比现在的中国人中信仰佛教的人都以去过法门寺为荣一样啊!这双溪寺一直在陕南红火了七八百年,可是到了清代,这座寺庙曾随着一把大火,竟然变成了废墟!我惊叹道:竟有这等事情?!这是谁干的?文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在清代同治皇帝当政的壬戌年间,也就是公元1862年,洪秀全的太平军攻打兴安府(府治在今安康市内),和驻守兴安府的清军发生了激战,当时的兴安府的知府害怕双溪寺里藏有一些太平军的战士,竟然下令火烧双溪寺!就这样,大火整整烧了一天,双溪寺被烧成了一片废墟,只留下一些残砖破瓦,据说当时的寺庙附近的善男信女看着都流下了泪水!从此,这双溪寺便日益冷落,人迹罕至了。后来,在许多老百姓的强烈呼吁下,善男信女们纷纷志愿集资,又在清代光绪皇帝当政的己亥年间,也就是公元1899年,重新修起了双溪寺!从此便一直香火绵绵,延续至今。
走出双溪寺,我的心头漫过了一股历史的沧桑之感!我想:这个清代的兴安府的知府真是既凶残,又无能啊!自己打仗无方,害民有术,为了对付太平军的战士,竟然下令放火焚烧双溪寺!如今,那位可憎又可笑的知府早已经化作了一堆泥土,可这双溪寺依旧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们依旧在这里参禅拜佛,游人如我辈者纷至沓来,不绝如缕啊。
佛教是宗教的一支,而宗教本就是一种信仰,你可以用力摧毁一座寺庙,但永存于人们心中的信仰,那是任何力量也不能击垮的!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着比生命都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信仰。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