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踏着朝霞,由西安沿着古子午道南下,开始了我逐梦的旅途,渐行间,想到天宝年唐明皇取悦杨贵妃,命涪州贡生荔枝,为保其鲜美,贡队取道西乡驿沿子午河入谷,经石泉至长安不过三日,由此子午道才热起来,究其渊源,原来也是为了佳人啊! 此番,我们溯源子午贡道逆行,经户县,穿涝峪,过宁陕、两河、饶峰,最终到达了让我魂牵梦绕的汉水明珠——石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如果在唐朝,杨美人的荔枝应该会更加鲜美吧!想到此处,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提起石泉,难免让人联想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佳句,虽不知两者有无关联,至少也是异曲同工之妙。石泉真正得名,缘自石泉县城南汉江边,一股灵泉由石眼中汩汩涌出,夏日凛冽 ,冬日温润,流入近前的红石岩上淌入汉江,石泉由此得名。 选择石泉县城为落脚点是再明智不过的了,随着旅游资源不断挖掘,石泉这座汉江边的古城似乎也焕发出了一种新的活力,路宽了,楼高了,县城的老街却依然古雅。在饱尝了石泉地道的“酸菜鱼”和“豆腐乳蒸腊肉”后,不由得惊疑,汉江里的鱼究竟是吃什么长大的,竟然如此美味。 傍晚,朋友们一起游曳在滨江道上,扶着栏杆眺望着五彩晚霞,汉江随波的风轻抚脸上,怎一个惬意了得,朋友打趣道:在上海的滨江大道一眼望去,是繁华的灯红酒绿;在 石泉的滨江大道一眼望去,尽是诗意的青山绿水,小舟江上。 翌日,大伙起得很早,我懒洋洋地拉开窗帘,却被眼前的美景震住了,雾绕半山,霞光一缕缕穿云过雾洒落在这江边古城,汉江上渔舟清音,候鸟成群划水面而起,古人的水墨山水写意俨然是缘自这番美景,空气清凉中夹杂着水与草木的气息,天哪!作为“驴友”(旅游者),我去过很多地方,但不知怎的一种莫名冲动,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一辈子留在这汉水江畔。 其实想在县城多留,但又很期待下一站美景,毕竟石泉的天成之美现在才始于足下, 后面应该会有更多的惊喜…… “白石粼粼出水涯,烟波万里一莲花。汉江日暮青如许,恰似风吹荷叶斜。”这首诗描绘的就是位于石泉县城东十里著名的莲花石景区,原以为可能是块形似莲花的山石,着实没有想到在这里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喀斯特地貌,之前也只有在漓江的时候才见过一次。遇上水位低的时候乘舟观赏莲花石,幸运的话,峡谷上江左岸的白色石岩露出江面的部分足有三、四米高,形态各异,一眼望去就像朵朵绽放的白莲顺着下游漂去,绵延不尽。 大伙在莲花石的古渡口找到一处歇脚撒欢之地,青瓦亭廊里,我坐在藤椅上小憩,看着下面大家在水中戏闹,旁边棋牌早已拉开架势,由他们去吧,眼前的“红烧汉江鲤”早已让我无暇分心,说真的,来石泉两天,至少胖了两斤。
吃饱喝足,我们在莲花古渡乘舟沿汉江三峡直下,载舟于汉江三峡才发现莲花石位于三峡的凤凰峡,朵朵白莲跃舞于江面,看似石动实为舟动流影。此行青波引路,秀山丽水相辉,景色清幽,河流依山而转,形成峡谷,景致也最是迷人,尤以凤凰峡、柳溪峡、香柏峡为胜。置身山环水绕之中,舒目观光,只见山山侧列,峰峰相连,两岸群峰形成了两道夹江舒展的天然翠屏,汉江则象一条绿色的绸带在峡谷中飘拂,此汉江三峡虽无长江三峡雄浑,但却也别有一番秀丽和傲人气质。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隐约体会到李白的境意了;在水路经过三峡后,终于在石泉风光集大成者——汉江燕翔洞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山门抵岸了,石泉的山民古镇、湖光山色和溶洞奇观均在此地,激动的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
熨斗镇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了,古时是由陕入川的商贸货栈之一,来自全国的客商入陕或入川、鄂,均取道于此,属古子午道分支。熨斗镇虽不比石泉县城繁华,但却更加古朴和沧桑,青石铺就的老街,高耸飞檐的戏楼,原生态的明清风格古镇和朴实的山民尤为可爱;午后,我漫步在老街之上,来往的山民依然保留着先民的传统,首缠头帕,前开襟或斜开襟的布衫显得格外干净,裤子上白布裤腰,以带扎于衣下,下缠“绑腿”,脚登麻耳草鞋,身背藤篓穿行于街间。
一路上,时有朴实的山民向我招呼,更有一长者将我邀进了家门,为的只是招待我这个山外人尝尝他家自酿的新米酒,酒未下肚,长者又端出了一碗肉,告诉我此肉叫“杠子肉”,是他们山里人打牙祭的,面对老人单纯的盛情,我的推托之辞显得那么无力,及至告别老人的时候,他还硬塞给我一纸包木耳和香菇,说他们山里也没什么好东西就特产这个,殊不知城里人吃怕了“生化口粮”,到处在找原生态绿色食品,对我们而言这山里的特产已经是非常珍贵的美食 。 后悔连老人姓氏都没顾上问,却有感于此地山民如此般热情朴实,回想云南漓江古城今天的喧嚣和“繁华”,像熨斗镇这样民风依然纯朴无污染的古镇全国应该也所剩无几吧。 由熨斗镇至燕栖湖、燕翔洞只有一里路,陆路只有栈道一条可走,水路撑一杆竹筏也可逆流而上,我还是选了水路,不知怎的,对石泉的水总是情有独钟;捧着在熨斗镇里得来的“百荷肉糕”有味的品着,竹筏通幽的穿过这汉江的支流——富水河,两岸的山民小调,只听对我们一声招呼,连那乡音都带着山歌调子回荡在山水间,此时,我只有庆幸了。 竹筏在江崖陡壁下流荡,但知舟伴山行,不觉山回浪转,及船夫说此处为燕栖湖,这才恍然大悟,湖面一潭碧波,抬头间,天蓝的那样澄澈,云白的想让人生出翅膀。最可爱是山峰倒影,山腰上燕翔洞投影于燕栖湖,几分朦胧中看到“燕翔洞天”四个摩崖石刻大字。湖面渔舟几点,从山峰倒影的画面上流过,大有“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意境。我陶醉的用目光爱抚着眼前的景色,努力将一切留在眼眸深处,奢望别后在记忆中相亲。
燕翔洞当地人俗称燕子洞,为《道藏》中记载道家七十二洞天福地之“燕翔洞天”,这里是西北地区保护最完好、洞内景观最丰富、容量最大的寒武系古生石灰岩溶洞群;经地质学家对此洞钟乳石和洞内地质变化考证,此洞形成需至少数亿年,其科考价值和洞内奇观与“桂林七星岩溶洞”不相伯仲,并且此洞究竟有多长,支洞有多少至今未探明,所以专家一致认为燕翔洞的科考价值不可限量,西北第一洞已是当之无愧。 燕翔洞生态旅游风景区皆因此洞得名,足见燕翔洞举足轻重了。行走在洞内,温差与洞外极大,洞顶倒挂钟乳石悬天连地,而且还有一条暗河,潺潺流水中尽显洞天水世界的幻境天成,洞中有厅、有殿,大者可容千人;在灯光的投射下,流光飞影,石色洞天,可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一边走一边聆听叮咚水声,那水与石的清音合奏甚是悦耳,恍若置身琼瑶仙境,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岩宫水府”,如此奇美的洞天景致在西北实属罕见,真可谓世上方几日,洞中数亿年。 享受石泉的那份惬意应当是从容不迫的,如果匆匆而过,留下的不仅仅是遗憾。我喜欢在品尝不同的五香豆腐和腊肉后,加入老街从容的时尚人群中,也喜欢找一个清新的雨后细细品味燕栖湖中的竹筏与蓑衣;或者干脆到熨斗镇小住,在朋友中“失踪”几天,把自己溶入清茶、音乐与山水中……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