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云雾天桥,回首两侧的峭壁悬崖,惊叹自己原来就这么踏实的走过了又一个险途。 过了双双相依,只手环腰的“鸳鸯树”,茂密的树梢相拥摇曳,在微风中依稀呢喃,惹的人连连回首,羡艳不已。 一路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新落下的还带着黄色,枯败了的绵软的粘在一起。有人说,落叶是树写给大地母亲的信笺。这些信笺更像是自然的日记,只有它们记录着云雾月华日日的交错,记录着这诡异神峰日日的瑰丽多姿;只有它们一尘不变的演绎着四季的轮回,演绎着生命的凋零与重生。 笔直参天的铁杉一根根矗立在路旁,好像列队的将士,但多了些庄严肃穆。人站在树下,顽劣不羁的心性骤然收紧,仿佛有一种感召,让人仰视层林之外的苍茫宇宙,战战兢兢。 还有多远呢?几个人累的气喘吁吁的问。 这一片铁杉过了,应该前面就到了吧.....回答的人仿佛自己也不确定。 我们仰望山巅,一片华美的树冠熠熠生辉,闪着耀眼的光芒----太阳已然等在了那里,那就是我们要抵达的地方。
(二)鬼谷岭的前世今生
这是云雾山的最高山巅----鬼谷岭。山岭因一个人而得名,岭下是莽莽森林,岭上是一块荒园,一个被历史遗弃的道观遗址。 齐人高的蒿草肆意的占据了园子每个角落,在这块它们假想的土地上疯狂的蔑视着一块块倾斜的、半掩的、残缺的、长的或方的石碑。 一块雕刻过的长长的青石石阶从高高的石坎子上滚落下去,落在了路旁的乱草堆里。石屋破落的剩下半壁残垣立于大门的一侧。其实已经没有大门了,只有两个石狮子一左一右的守着空旷而落寞的荒园。石狮造型生动逼真,憨态可掬却又透着威仪。两个石狮的脚像是断裂不久,被人搁置在石墩上。南门石坊尚存,柱基石上的莲花纹理清晰可见,飞龙腾云驾雾,灵动精巧。长长的青石门坊刻有“云雾天台”四个大字,断成两截,散落在门口草丛里。 园子里弃置的碑刻不计其数,有功德碑,有记事碑......在乱草中穿行,无意中落脚踩在一块断石上,低头细看,都是刻了文字的。在后面破败的石屋中,我们从墙上找到了这个天台观曾经是鬼谷子在此悟道修行的记载,以及道观几经修缮和传承的文字记载。从众多募捐的善人籍贯名录里,不难看出曾经道观的昌盛繁荣和人们虔诚的信仰。 石屋后面,是一截一截高低错落的石屋断壁,它们如今像一段段的围墙,圈着曾经辉煌的天台观达八千多平方米的疆域边界。 这里的曾经是什么样子?面对荒园,我们不需要历史的支点,也似乎可以立体的想象当时的场景----古色古香的天台观烟雾缭绕,晨钟暮鼓,仿佛林海之巅的世外仙阁。有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道长在沟谷洞窟内潜心钻研修行,有做功课的道士在念经打坐,有殷勤的道童穿梭于道观院落,有虔诚的信徒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前来上香还愿......只是,看着眼前的废园,这样时空场景的转换会悄然在心上划过成伤,有那么一抹疼痛升起,令人失落。 相传这里是我国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谋略家苏秦、张仪的老师----鬼谷子的故里和修道授徒之地,历来都属陕西的道教名山,素有“陕南小武当”、“南终南山”之称。鬼谷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谋略家、纵横学说的鼻祖,他一生居无定所,真实姓名早已淹没的历史的长河中。两千四百年前,他著有《鬼谷子》一书,讲究多极制衡、阴道阳取、合纵连横之斗争策略,后其足下弟子学成致用,在诸侯兼并的征伐中屡建奇功。在秦汉时期,这里就建有鬼谷子庙,供奉鬼谷神像。 太过久远的神秘面容,我们已无从窥探。但是我们在功德碑上看到,道光年间曾经参与捐资修缮道观的还有湖北、江西人士,可见曾经鬼谷天台观的影响范围之广。这样一个远离尘嚣的道观消失让人痛心疾首,不能不说政治运动的残酷性让人汗颜。好在历史文明终究是顽强悠远的,它们以各种形式悄然存在,哪怕气若游丝。譬如这里的鬼谷岭,虽然设施完全破坏,但天然的峰峦屏障和云雾圣境使得它仍古风犹存。2003年,全国首届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石泉召开,云雾山鬼谷岭也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依托人文历史的研究,重塑原始旅游景观,是当今文化大繁荣旅游大开发的重要途径。云雾山得天独厚奇妙的气候变化景象,加之古观古俗,名人遗迹,必将点亮鬼谷文化的神韵。更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离不开精神的信仰。曾经繁荣的道观遗址在蛮荒中为我们诉说的不止是近代史的心酸,还有更久远时期的人心向善。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娇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说苑.善说》)今天,无论是开发云雾山,要揭开它羞涩的面纱让世人一睹它的芳容也好,还是重建道观,重树鬼谷威仪,让后人将纵横学说发扬光大也罢,也许要先行树立的,还有我们对一种精神的信仰,一种对崇尚自然的追求。 鬼谷岭的建设开发任重而道远。不过,历史和现实终将在这里交相辉映,会给千千万万颗凡俗负累的心打开一个洗涤的仙境。 天上人间,心之所善,大地安详。 (作者:李思纯 安康市作协会员 自由撰稿人 文章多发表于《安康日报》、《陕西文学界》、《汉江文艺》《陕西工人报》,出版有散文集《泉音倾城》)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