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年三月初的一天,我们一行七人,骑车从县城出发,沿安岚公路往蜡烛山驰去。“好雨知节时,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头天落了半夜的春雨,就像彩色的线,绣了大地,绣了山坡。路旁,麦苗经过春雨滋润正欲返青,黄中存翠。远山隐在雾气中,像涂了一层淡绿。春雨滋润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同来的七个人,都是第一次朝拜蜡烛山,不得不边走边问。正在我们打问之间,身后急火火撵来两位农家小姑娘。知道我们找不到路时,便自告奋勇为我们引路,说完竟先自抬脚走了,我们只好紧紧相跟。先是随着一段缓上的乡间小路进入一片乱石地段,继而开始爬上一条绕来盘去的山石小道。说话间,小姑娘要奔岔道了,经过一一指点才离去。
翻过山包,两根直挺挺的形状似蜡烛的山峰拔地擎天,耸立在了眼前。两峰奇崛峥嵘,相依相伴,情同手足。“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两峰对视,仿佛两根凝着春晖的擎天柱直指蓝天。从两峰之间望过去,又像一个巨大的石门,骤然而开,将那巍峨的姿容和磊落的神韵重现在我们眼前。大自然总喜欢在最明媚、最清丽的地方显示它那扑朔迷离、玄虚缥缈的魅力。
在山包的低凹处,散落着几户农舍,真是“烟村四五家”呀,我仔细地看了看,发现房上都盖着纯一色的石板。每家门前都围着木栅栏。一头头懒洋洋的猪儿,有的拱着地皮,有的放倒身子晒着太阳。还不时听见声声猪叫、鸡鸣、犬吠。每家屋里都悬挂着一串串黄灿灿的苞谷棒子。在一家院场里,堆满了木材,两个操着四川口音的木匠正在忙乎着。突然,一阵喧闹声从村子最远处传了过来,循着声音望去,原来那儿正在盖新房,几个小伙围在一起不知在抢着一件甚物,哄闹声中不时传来啪啪啪的扇墙声……这几年农村着实有了生气。据传:这对蜡烛是玉皇大帝赐给砖坪厅(岚皋旧称)一清正知县的,愿他为官清正,明烛高照。我在想,现如今党的政策真胜过玉皇大帝的这对蜡烛呵……
走过村舍,随着一条斜上的小路我们来到了两峰相夹之中的峡谷。这是上山的必由之路。不难想象,当夏季到来时,这深谷里定会出现汹涌的山洪吧。
沿着弯弯曲曲、时陡时缓的岩壁,我们慢慢向上行进。谷底没有草,全都是些光洁灰黑的石子,可能是石头被洪水冲击翻滚的多破碎的也多的缘故吧。开始是碎石子,如豆、如枣,再上,石块愈大,如杏、如拳、如碗、如斗、如缸……光滑圆椭,没有棱角。再上石块的棱角便逐渐显露出来了,最后全部肃然而立,似雀而长蹲不飞,像虎而长啸无声……栩栩如生,情态可掬。
巴山深处三月天,春风凉丝丝、甜润润的,拂在人脸上,煞是惬意。突然,一团粉红映入眼帘,是山桃花!我欣喜地拢近身旁,将鼻子轻轻挨在上面,深深地吸了一口。回眸四望,想找到这桃花的姐妹,我失望了,这早春的高山峡谷里,只有这唯一的一丛。我手抚着桃枝,忍不住折下一枝来。这一簇山桃,独独长在这幽深峡谷里,给我们的游兴平添了许多诗意。我突然悟出了:这不正是蜡烛山派出来的迎客信使吗?黄山有株“迎客松”,难道蜡烛山就不该有株“迎客桃”吗?这粉都都的花骨朵儿,淡雅素静,令人羡慕不已。并不是我特别偏爱花草,但爱桃之心,千古亦然。王母娘娘在瑶池宴请群仙,不就是用的桃——蟠桃么。
蜡烛山,远看,以神秀呈姿,近观,则以险奇慑人。随着我们脚背在海拔线上的逐渐升高,山越来越险,越来越陡,路边越来越狭窄,越来越难走了。从深谷到峭壁,俯视足下,犬牙崚嶒的悬崖,无不使人心惊肉跳,仰望头顶,巨石荆棘倒挂,令人生畏。不得不紧贴山体轻移碎步,真担心头顶那石壁上衔着的巨石会坠落下来。小路又拐了个弯,像一个“?”摆在眼前,是问我们有决心踏破天险吗?
不远处,有一个巨大的岩石,岩山中间有一条狭长的缝,就像微微开启的嘴唇。嘴里,生长着一棵茶杯粗细的小树,我真担心,万一那岩石稍微把嘴一抿,这树就会粉身碎骨的呀。然而,此树没有抱怨,没有悲叹,顽强地活着,并且是那样的挺直、葱郁。看得出,岩缝里只有一撮未被狂风劫掠净的薄土。命运已经注定它不会成为栋梁之材,不会去支撑一座大厦。但它并不因此而懊丧,它自信而顽强地生长着,从盛夏到隆冬,总那么绿茵茵的,为重峦叠翠,为大山添色。通过这株小树,使我想到了那些默默无闻,踏实工作的人,这不正是那些无名者的化身么!蜡烛山,你是意志的凝聚,你是力量的化身,你用峻峭的身骨综合了深沉而热烈的美,你给人们的启示是深刻而隽永的。
随着小路往上盘旋,山林亦愈钻愈深。“古木无人逢,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此地虽说没有玉磬之声,但那幽泉与古树互见其妙,同样称绝。
太阳偏西,我们像壁虎一样,互相拉扯,好不容易才来到离顶峰不远的垭口。……苍茫的群山,空濛的远峰,青一片,红一片。红似霞,青如黛。脚下的岚河,弯曲如蛇,绕山而过,腾挪在阳光之下,闪着鱼鳞似的波纹。依河而行的安岚公路就像一条灰褐色的布带,缠绕在万山丛中。公路上来往的车辆就像小爬虫似的在蠕动。远望东方天边,苍茫的群山之中,只见白云托着三座山峰,这大概是岚皋县另一名山——笔架山的轮廓吧?
山垭口,是拍照的好地方。那神奇的树木,大小参差,别有风韵,不由得要频频按动快门。树干枝叉上,长满了两指厚的青苔。那立着的根根苔须,严密合缝地为树木套上了一身绒装。看那树冠和树形,舒缓着、佝偻着、挺拔着、娇媚着,雄深如华盖,玲珑似牙雕,精美绝顶的大自然,如此丰姿多彩的艺术之林,真无异于变化万端的音符。啊,蜡烛!在你面前我希冀里充满了不安,欢乐中包含着庄严——我似乎变得更圣洁、更刚健了些。
游伴中爱笑的小陈,不知从女伴那儿听到了什么,发出一阵银玲般的笑声,在这群山万壑间荡起了清越幽娓的回音,逗得小鸟忍不住啁啾啭鸣起来。像吹口弦、拉胡琴、奏芦笙、弄竹笙,细碎而惬意,清幽而醉人。真是山不动自有声,音无形自有情。
一个游伴碰了碰我,说到山顶吧,我凝神思索了下说:不,就此回转。游伴们感到不解。我说:世前有很多美的东西,不能一下子揣破其中奥妙,就像这蜡烛山,奇险诱惑着人们,假若一览无余,就不会对它再怀有追求之心了。要知道,追求之中的东西是最值得珍惜的。我们何不让蜡烛山永远留宿在我们心中,让想象去自由的翱翔呢? 游伴们点了点头,都认为我说得对。我忍不住最后望了一眼“蜡烛尖儿”。心想:让我也化为一滴小小的蜡油吧,融入蜡烛山的躯体内,永远地追求那希望之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