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是个村。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兴隆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之时。当时甚觉惊异,一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到底凭依着什么样的特别之处,荣登上省级文明村的金榜呢?后来又听说兴隆村风景秀丽,而且民风特别淳朴,便想一去探个究竟,但几次都未成行,到是前不久一次偶然的工作机会,让我遂了心愿。
那天天气特别好,碧空朗朗,云彩翩翩。过了烟波浩渺的南宫湖,映入眼帘的便是对出的青山,长流的滔河水了。滔河,我想古人起的这个名字还真贴切,一条滔滔不绝、奔腾不息、生机无限的河流。南宫湖的水是平静温柔的,而滔河的水则是欢快跳跃的,时而还调皮的卷起一两朵银白色的浪花,给人以无限的生机活力。美丽的滔河一路作伴,与我们行驶的岚滔公路就像孪生姐妹一样,在两岸山的夹缝中寻隙而行,公路弯来又绕去,河水也弯来又绕去,连划出的弧线也相差无几,只是我们与河水前行的目的不同罢了。滔河水是要奔向岚河,涌进汉江、长江,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而我们是要溯河而上,最后到兴隆村投入到大山的怀抱。
过了滔河镇,再拐一座山梁,停车仰望,只见河对岸两道山梁形似两柄锋利无比的出鞘宝剑从长天之上斜斜刺下,并在滔河岸边交汇成了一个巨大的“V”字,两山中间还不规则的排列着几道小山梁,山的褶皱里,星星点点的散落着百余家农舍,多是青瓦银墙。农舍后面的山尖上,还覆盖着前两天刚下的皑皑白雪,在晴天丽日下银光灿灿,煜煜生辉。天空中几朵流金泻银的云彩正忙着为山峰上的白雪遮挡骄阳,在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这白色的精灵,看来这自然界的万物还真是有灵性的,他们也知道惺惺相惜啊!
进入村口才发现,原来我们远观的这个“V”字竟还开了一个大约两三丈宽的口子。大山真有情啊,这出口是专门为兴隆沟里的水和居住在这里的人开的。兴隆沟的水从这里流向了滔河,奔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兴隆村的人们从这里出去了又回来,回来了又出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把脚下的羊肠小道踩成了泥土公路,又铺上了混泥土,联接着岚滔公路,也联接着外面的世界。道路越走越宽广了,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熟悉这里情况的同伴告诉我,村里在现在平均每两户家里就有一个在外上班的国家工作人员,还出了好几个在外面经营矿产生意发了大财的老板。看来海水真不能斗量,村庄虽小,可人才济济啊!
正想着,前面出现了一个弧形门洞,原以为是隧道,驶进一看,结果进深只有几米,公路穿过门洞后划了一个半圆又从门洞的头顶上通过,正好呈现出一个“十”字。同行开车的师傅开玩笑说,这是咱岚皋目前最具特色的一座立交桥。回过头一看,还真是挺像。心里便由衷的对勤劳智慧的兴隆人多了几分敬佩。
车在盘旋曲折的山道上蜿蜒而行。一片片春阳难消的残雪在溪水未覆的卵石上、春风未绿的树梢间傲立着,丰姿着,夺目着。远处,一簇簇山桃花点染了山山峁峁,怒放的鲜花正肆意地张扬着自己的美丽,仿佛在向人们昭示,兴隆的春天已来到。山坡上长满了密密丛丛的灌木林,有天然生长的,也有兴隆人自己栽的,天然生长的树木都很大了,最小的也有碗口粗了,我不懂什么是原始林,什么是次生林,但我知道这里海拔较高,树木长的慢,这些灌木林至少长了近百年了;人工造的林有核桃、板栗、杜仲,都是整片整片的,每片整整齐齐,成行成排,而且林间干干净净,没有杂草荆棘丛生,看着让人心里特别舒坦。看着看着,我就看到兴隆村的美不胜收了,看到兴隆人的勤劳善良了。
到了村里,我们在一开商店的农家院子里小憩,院子收拾的很干净,主人知道我们从外面来,不是买东西的,但热情不减,泡茶敬烟后又带我们参观了他的商店,商店里货物琳琅满目,品种丰富,门类齐全,而且都还比较有档次,看来村里的消费水平还挺高啊!我们感叹。主人说现在政策好了,年轻人在外面上班做生意,上了年纪的人在家里种些粮食和经济作物,都有收入,日子也就好过了。末了他还在院子里和我们一边晒太阳,一边拉着闲话。并问我们是不是旅游的,说这段时间树叶还未长起来,不好看,过段时间就漂亮了,最好阴历四月份以后来。我们说现在也很好,没树叶也有没树叶的好处,什么都看的清楚。他说也是,像对面山上原来躲土匪的寨子树叶长出来了就看不见了,现在却能看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真的看到了一座古寨,寨墙浑厚凝重,皆是石条垒砌而成,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古朴伟岸。主人说,如果我们想上去他可以为我们领路,走的快只要两个小时就够了,回来正好在他家吃饭。我们见他一人在家,又要打理生意,便谢绝了他的好意,也打消了爬古寨的念头,但我们的心里却是暖暖的。
因有调研工作任务,随后,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走访了许多农户。虽然大多数都是土墙房,院子也没有硬化,但畜禽都有圈,地上也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杂物,屋里的家具摆放的非常整齐,且都是明晃晃的,几乎一尘不染。绝大多数农户的厕所墙上还系有一根横木,专门作为挂农具之用。整洁的房舍和庭院周围的果木花蔬相得益彰,凸现一派宁静祥和的农村新面貌。在一郑姓老者的家里,我们闲谈了许久。他说:“村里一直很重视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很注重对传统美德的言传身教。百善孝为先。别看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在外面工作或者挣钱,但老人们的生活都很好,近一点的年轻人会经常回家看看,带些老人们需要的生活用品,在外打工或做生意的也会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并按时寄钱回来让老人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不会让老人在家过苦日子。而且个别没有儿女的困难户,群众之间也成立了互助组织,既帮忙抓生产,也捐钱捐物。”听着老郑掷地有声的一席话,想着来时村里的所见所闻,一个省级文明村的缩影霎时浮现于我的脑际,并在记忆深处慢慢地定格成了一幅景明人和、民勤风淳的绚丽画卷。
离别兴隆时,正值艳阳当空,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金色的祥云和淡紫色的瑞气之中,显得分外妩媚、妖娆。兴隆,愿你和你的名字一样,永远祥和、文明、兴隆!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