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桥沟是镇安县回龙镇的一条沟。最早知道梓桥沟,是从一本地方资料书中读到的。
说的是明朝末年,当地百姓深受官兵祸害。梓桥沟里有一户张姓的农民,因家里贫困,外出谋生好久没有回家。家里只有续妻李氏和两个儿子。李氏善良贤淑,她怕遭受官兵凌辱,就带着两个儿子朝对面山上逃难,李氏背着前房留下的七岁孩子,手上牵着自己四岁的儿子艰难前行,行至沟谷被湍急的水流阻隔了去路,后面又有追兵,就在李氏感到绝望时,一位青衣婆婆驾彩云降临在对岸山上,她被李氏的贤德感动了,取一纸条抛向河对岸,顿时纸条化作平坦小桥,母子三人化险为夷,平安脱险。老婆婆化作一缕清风飘然而去,小桥也即刻消失……从此当地人就把这条沟称为“纸桥沟”。清道光年间,为便利行人过河,当地人伐沟内两棵千年梓树在沟口搭起一座桥,人们念及梓树之功,就将这条沟改名为梓桥沟。
美丽的传说带我们走进了梓桥沟。车从回龙镇境内的102省道往西,从凌空飞架的西康铁路桥下穿过,过了乾佑河就到了梓桥沟口。我们顺着一条水泥路进沟。梓桥沟是一条由两旁延绵起伏的山脉夹裹而成的狭长山沟,时窄时宽,宽阔处不过半里地,全是绿油油的麦田,狭窄处公路一边紧挨着河道,一边紧连着人家的房屋。村民们的房屋多是顺着公路右边,倚山脚而建,白墙灰瓦,屋舍整洁。
车沿着水泥路走了大约十多公里,沟越来越窄,我们便下车步行。顺着紧挨河边的小路漫步,河水算不上波涛汹涌的大河,却也不是细水长流的小河,河水丰盈,清澈透底,河床宽阔,水面平稳处能清晰地看见河底的鹅卵石,河窄水深处,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绿色的光影。水流随着河床的高低起伏,时而湍急、时而缓慢、时而水声哗哗、时而轻轻荡漾,让我聆听到了大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天籁之音,那湍急的水流声,好似时光流逝的脚步声,那轻盈的汩汩声,依稀是岁月在悠悠流淌。同行的一位朋友喊道:“看呐,瀑布!”寻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河对岸陡峭的石崖上挂出一幕水帘。
几位热心的村民主动给我们带路,我们一会儿沿着紧靠河边的小路走,一会儿踏着水中的列石走,继续向梓桥沟上游行进。村民告诉我们,即使天干,这里的河水基本上都是这样。他还说,再走一会儿,就到“响水洞”了。我们跟着向导沿着河滩鹅卵石路继续前行。也不知道走了几里路,就到了一处高高的悬崖下,透过一片丛生的灌木,隐隐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钻过这片灌木林,水声越来越大,紧贴山崖,拽着草木树根,走上一段陡峭的路,就到了一处较平缓的地方。一股脸盆粗细的水流从一孔圆形的山崖石洞中奔涌而出,白色的浪花晶莹剔透,水体周围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雾。水声回应在对岸不远的山崖,疑是大山澎湃的心潮,有一种叩人心魄而又旷远的感觉。村民说,正是因为这水的巨大回声,这里才叫“响水洞”的。
踏着暮色回家,沿途交织的水声始终在我的耳边回荡……梓桥沟的一切都是因为水,沟里美丽的青山、河岸上丰茂的庄稼,还有这里淳朴的民风,都与这里满山的清泉、一河的绿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清流从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中奔来,又向遥远而美好的未来奔去……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