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主体建筑群。
位于黄河岸边的白云山。
2011年,白云山景区成功创建为榆林市第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2年,佳县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榆林市唯一的全省第二批省级旅游示范创建县。
如今,佳县县委、县政府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确立了建设“西北旅游强县”目标,打造“神奇白云山·魅力铁佳州”旅游品牌,合力共创旅游发展新高地。
关西名胜白云山享誉全国,白云山景区的发展成为了佳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旅游结合
白云山景区龙头铸造品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才能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佳县县委、县政府站在“文旅结合”的战略高度,科学定位,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以白云山景区为“主轴”,打造以“一山(白云山)一河(黄河)一城(葭州古城)一寺(香炉寺)一园(泥河沟)一区(东方红产业园区)一馆(神泉堡)一民居(木头峪)”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体系,辐射带动全县景区开发建设,整体提升景区建设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并积极推出白云山—香炉寺—木头峪古民居“一日游”旅游线路。
佳县持续推进白云山景区建设,加大白云山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投资30余万元编制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和《白云山道教事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了白云山会馆、北线旅游公路、白云广场、民居庄园、双龙阁、煜畅亭、悟道壁等景点和服务设施;建设了滴翠园、静园、怡园、玫瑰园等园林点,并对上山道路和白云山进行了大面积绿化;新建了白云山天一广场、会议中心、论道亭。修缮加固了三清殿、药王殿等。建成了白云山景区景观瀑布、水系与绿化,道教文化长廊、东升山门等重点旅游项目,正在建设山下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景区硬件设施日趋完善。
佳县不断挖掘白云山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知名度,拍摄了《白云山传奇》,出版了《毛泽东在佳县》《白云山典藏》《白云观壁画》《白云神韵》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旅游文化题材。
科学定位,培育旅游精品,扩大知名度,加快发展以白云山为代表的道教民俗文化感悟游。精心打造旅游线路网络,举办了白云山论道。
为了提升白云山景区整体建设水平,佳县启动了“打造国家旅游文化品牌”白云山的战略步伐,在进一步巩固4A级景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启动了白云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
完善服务功能
白云山主轴辐射带动产业发展
旅游业发展不仅要有完善的旅游设施,优质的配套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佳县以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打造西北文化旅游强县为目标,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完善服务功能,优化旅游环境,着力培育示范县的品牌。
构建大交通战略是佳县改变区位劣势、优化发展环境的先导工程。随着榆佳、神佳米高速建成,与包茂高速连接,打通了连接华北、西北的交通大枢纽,佳县形成了通江达海、辐射四方的大交通格局,向西与宁夏旅游,向北与内蒙古旅游,向东与山西旅游,向南与延安、西安融为一体,全县大旅游交通圈正在逐步形成,为佳县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佳县启动建设了兰花花等星级大酒店,大力发展民俗宾馆,突出地方传统特色,提升客源接待水平。发展特色餐饮,带动方塌炖羊肉、手工挂面、县城地方风味、白云山农家乐等美食基地。推出道教音乐演奏、陕北民歌等文娱活动。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建设,扶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旅游商品个体户,形成了以红枣、粉条、剪纸、五谷图、木雕等为主的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旅游产业效益初步显示,2013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290万人次,其中白云山200万人次;全县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白云山旅游综合收益达到了1.8亿元。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益较2010年分别增加了64.4%和70%。2013年,旅游业占县域生产总值7.7%。
旅游产业逐步成为了佳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佳县将推动旅游产品由宗教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旅游客源由普通型向高端型转变;旅游景区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旅游服务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丰富文化旅游内容,扩大旅游购物消费,提升旅游综合效益。
佳县正力争到2015年,使全县旅游规模质量、效益达到省级示范县水平,接待游客突破3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占到GDP30%以上。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