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秦岭深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西河保护站。这里是无人区,从保护站到附近的大古坪村要走13公里山路,平时鲜有人来。辖区面积7987公顷,几乎全是原始森林,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周围与洋县、太白、周至三县接壤,是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绝尘净土。这里是保护区精华之所在,分布着40多只大熊猫,密度居全国之首,羚牛、金丝猴、豹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33种二级保护动物都能在这里觅见踪影。 大山里,保护站4名临时工与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朝夕相处。岁月消磨了青春,奔波落下了疾病,他们终年风餐露宿,望大山思亲人,从保护区成立至今保持了连续27年无森林火灾的纪录,使非法狩猎现象得到根治。 4月下旬,我们翻山越岭来到这个“大熊猫留给人类的处女地”。 连续几日,在密不透风的竹林里“钻”,我们累得腰酸腿疼,有时饿得肚皮贴着脊梁,返回驻地后却什么也咽不下去。而保护区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雍严格、保护站站长熊柏泉等人早已习惯这种生活,他们正在搞一个大熊猫产仔育幼洞穴调查。洞穴对大熊猫实在太重要了,幼仔出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和母亲在洞穴中度过的,所以大熊猫对洞穴的要求极高,隐蔽、安全、向阳、干燥、食物和水源丰富,目前已经发现的洞穴数量并不多,而其中有几处洞穴简直令人拍手叫绝:开口极小,洞内宽敞,洞中有洞,像是“几室几厅”,又如同迷宫一般,曾连续被大熊猫利用过。 4月30日下午3时45分,我们从早阳坪(地名)做完调查后走到新店子河边,突然发现一只成年大熊猫正在鹅卵石上跳来窜去,大家赶紧卧倒,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忙着拍摄。别看它圆头胖体,走起路来却行动敏捷,腾腾两步就跳过了河,然后站立在一棵倒木树干上,昂着头,发出低沉的像狗一样“汪汪”的叫声。这时,另一只熊猫应声而来,这实在令我们每个人兴奋不已,要知道大熊猫是独居动物,仅在发情期才聚集在一起,眼下已不是发情期,能在野外一次遇见两只大熊猫实属难得!原来它们是母子俩。从体形上判断,这只熊猫幼仔可能是前年9月出生,还不到两岁,它身上被草萆虱咬了一块乒乓球大的“红疤”,看来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不强。听到妈妈焦急的呼唤,它从竹林边径直来到河畔,先用前肢拍打水面,连水花都溅在脸上,这可能是在探测河水的深度,然后踩着光滑的鹅卵石准备过到河对岸,但是水流较急,加之河滩中乱石突兀,几次努力均未成功,甚至差点掉进水里,吓得它连忙退到岸上。 此时,一直在河对岸观望的大熊猫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过到河岸这边,走到幼仔跟前,两个头碰头,呢喃细语,像是给幼仔亲密地传授着过河的技巧,幼仔也时不时地发出“呜呜”声,像是听明白了。接着,大熊猫妈妈在前面带路,领着幼仔过河,一边走一边回头望,可能是在鼓励它不要胆怯和害怕。但小家伙还是太胆小,妈妈过去后,它再次从河中间返回原地。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妈妈终于发火了,生气地坐在河对岸的石头上,发出尖利的叫声,而小家伙这次总结了前几回的教训,沿着妈妈刚才走的路线,找稳当的石头踩,然后不急不慌地朝对岸走去,顺利来到妈妈身旁。到河边喝水、过河,这些都是大熊猫生存所必须的本领,看到幼仔已经学会过河,大熊猫妈妈平静下来,心里踏实了许多,带着幼仔一前一后的走进了一片木竹林中。 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我们还久久沉浸在那种大熊猫浓浓的亲情氛围之中。其实对在场的每个人来讲,这样的时刻,才是孤寂中不顾生命危险艰难求索最有力的支撑。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