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陈介谋 镇巴地处巴山腹地,山峦叠嶂,阜高势险。蜿蜒川陕鄂3省的大巴山脉,经此蜷曲一折,余脉四布,形成山的海洋。光头山适当南折主峰,自古远近闻名的巴山老林主要指此。由于它地势高僻,人迹罕至,诗人墨客向难涉足,其胜迹奇观鲜为人知,长期被视作神秘之区。 光头山位于县境西北红鱼乡内,距城60公里,山高海拔2464米,高接云表,气势雄伟。从山脚到山顶,呈明显的植物段带:下段为竹木混交林,上中段为稀疏矮松,上段为黄草地,远望像座秃头大山,“光头山”即因此得名。一年中,夏秋轻云缭绕,置身于此幻若仙境,晴日登临绝顶,隐约可见汉江,俯视脚下,直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冬春积雪,白雾笼罩,难见其“庐山真面目。”这里自然环境纤尘不染,四季无蚊蝇、无喧嚣、无污染,堪称一片“净土。”美丽的自然景观深藏其中,其山、其水、其洞均有独特迷人之处,是一个消夏避暑、探险猎奇的好去处。 光头山南连自身延伸部分名笙篷子的山岭,陡险幽深,林木青葱;北面相对一山,1972年地图标名箭杆山,海拔2534米;东面为山峡,关门石出水,《定远厅志》称巴水,南流经凉桥、三元坝交黎坝水出四川通江县什字坝,属嘉陵江水系;西面是大面积倾斜的缓坡高山谷地,接并行的黄杨岭一脉,谷中溪流纷出,交汇向北出西乡县左溪,属汉江水系。 县城往巴山林有两条公路:一经三(元坝)松(坪)公路,步行翻山达光头山下西南谷地梨溪坪;一经三(元坝)梨(溪坪)公路到梨溪坪。梨溪坪、新店子、马家坝是巴山林西侧的三个居民点。 有关巴山林诸般情形籍载甚少,现将其风物掠摄几个景点如下: 古庙遗址 光头山顶部北面,有不知何年代修建的古庙遗址,今尚有石阶墙基及残柱。清《定远厅志》载:“自巴山东行三十里曰‘先头山’,据巴山之巅,盛夏无暑,千年古松仅高七八尺,旧有古刹久废,惟阶磴尚存。相传唐韩湘修道于此,故又曰小终南。”韩湘子是“八仙”之一,故“古刹”应是道观。旧时每年初夏,本县及西乡、城固、洋县等地到此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60年代初,凉桥公社太平大队一李姓工人,从庙址拿回一段柱木剜盆,烧木屑时闻到异香,找人鉴定竟是沉香木。 葱园 光头山东北面坡地,有两片大面积天然葱园,一名大葱园,一名小葱园。野生之葱嫩绿肥壮,香气扑鼻,味鲜远胜家葱,人称“神葱。”附近人家夏秋季节常去采挖,取之不尽。 椒园 光头山下谷地,星散分布有天然椒林,夏季椒香遍野。附近镇巴、西乡农民成群上山采摘,每天每人可获数十斤。 三口井 光头山上有三口水池,高山清泉犹瑶池琼浆。 燕子洞 光头山左侧坡地,有处相连的几个大石洞,常年聚居燕子与别处不同,秋季不南飞,冬季则更多,成千上万。洞内燕粪堆积如小山丘,宛如天然“化肥”库。 水塘子 光头山西侧谷地有一小型高山湖泊,长约150米,宽约30米,终年积水,冬季常有水鸟凫游。 罗城 水塘子北面有内外罗城。远望一壁横岩阻塞谷道,有一约楼房般大陀螺状巨石锥立岩顶,势非神工不可为,堪称奇观。近见岩脚是一片茂密松林,此即外罗城。从外罗城入一石门状山口进入内罗城,到处嶙峋怪石,有如壁道,有如拱门,有如楼宇亭台,有如佇立巨人。行走一段,会令人眼花缭乱,胆小者裹足不前。若不记好来路,就会身入迷途而不知返。即使当地农民,也把这里视作神秘去处。无熟悉路径者作向导,不敢贸然进去。 凌冰洞 在光头山西南山下谷地一小石岩脚,分上洞下洞,两洞紧邻。上洞约深20米,宽敞干燥,尚有遗留下来的一些神像。下洞离此洞数步,洞口约两平方米宽,深约200米,洞身先小后大,全为石质。入洞不远有几截城垛式矮墙,前行一半处,有一狭窄颈口称“风洞”,四季吹风,冬暖夏凉。过此,洞身渐阔,有处大如球场的沙坝。再前,到阴河处为尽头。此处为直下的立洞,黑不见底。向下投石,响久方止。下面水声淙淙,洞内回鸣不绝。探洞只能用火把,如用手电筒,空气无尘,形不成光亮。1955年,巴山林纸厂有两人出于好奇,相约探洞,在入洞不远处,见放着一具薄木板匣状棺材,他们用竹棍橇开棺材盖,见棺内躺着一男性尸体,皮肤呈白色,栩栩如生,长发压背后,用手指按其下腿肚,还有弹性,身着大领襟长至膝的衣服,脚穿钩状鞋尖的鞋,腰缠一束计48根的线束,一手握一小布袋。可能是早年一位道人。数年后,省医疗队和省、地下乡干部前去考察,可能因尸体通风氧化,一触成灰。此后,古尸不复存在。 石瓜锤 在光头山西面黄杨岭去马家坝路旁,有一处岩石状如一对瓜锤。 巴山林不仅风光壮丽,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茫茫无际的森林广袤26万余亩,活立木总蓄积102多万立方米;木竹林面积10.87余万亩,竹材蓄积37万余吨。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木竹林。林区副产资源也极丰富,有生漆、漆籽、板栗、橡实、杜仲、天麻、党参、黄连等。有人曾在此挖过一棵一米多长、7斤多重的特大野生党参。野生动物有狗熊、明羚、野猪、野鸡、蛇等。确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 秦南界蜀亘巴山,入境盘龙小终南。 仙居似却凡间物,常留烟霭达云天。 (原载(镇巴县志资料》第43期)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