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8日,中央民族乐团一行10人来到安康紫阳,开展为期一周的民歌和汉剧艺术采风活动。
采风团先后深入紫阳县绕溪镇、毛坝镇、何家大院、杨家院子,以及市群艺馆、汉调二黄研究院,与民间艺人座谈交流、对唱民歌,观看演出、练习曲目……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蜜蜂,采撷着紫阳民歌的点点滴滴,在秦巴汉水间寻找民族音乐的春天。
紫阳是个好地方
采风团一行在咸阳国际机场下飞机后,直接踏上西康高速前往紫阳。绿野之中,山坡之下,沿途粉白、嫣红、嫩黄、浅紫的山花漫山遍野,秦巴汉水春来早的气息迎面扑来,不知不觉就到了紫阳。
“一路的长途跋涉,犹如在青山绿水的画卷中穿行,虽然有些疲惫,但是仍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下高速刚到县城,乐团副团长吴玉霞说:“紫阳依山傍水,很有灵气,期待在这里的采风学习有所收获。”
翌日早晨,采访团前往绕溪镇,汽车在凹凸不平的河道上一路蹒跚,来回颠簸,还真是“绕着溪水”而行。途经任河时,队员们不禁惊讶,“好绿的水呀!”探头目睹,水之清澈,掬可以饮,照可为镜,山映水中,水映山色,如梦如幻,给人以无尽的愉悦和美丽的遐思……
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而得名。这里的人们积极乐观,生活状态与歌声紧密相连,触景生情、随唱随编,音型相对固定,言词随意,非常即兴。很多人张口就来,劳作中的喜悦之情随处可见。
无论是到毛坝采访民间艺人、茶山对唱山歌、北五省会馆和真人宫参观,还是到蒿坪镇杨家院子和汉调二黄研究院看汉剧折子戏,到市群艺馆看业余班社和小场子表演,都给采风团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里自然生态非常好,水很纯净,歌也很美,文化悠长,休闲自怡。”乐团合唱团团长、国家一级指挥家阎伯政说:“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中国民歌是我们的魂。紫阳是个好地方,我们在寻找民族音乐的春天!”
“安康景色美如画,紫阳民歌似蜜甜;隐者藏歌深山里,不知访客觅踪来;独木桥长幽幽处,一路颠簸一路歌;自古隐者不寂寞,花香自有蜜蜂来”……乐团青年演员于秀娟的歌词,道出了采风团一行所有人的心声,也定格了美丽安康的印象。
山歌不唱不开怀
“我们来到这里不仅是走向民间接地气,更重要的是从原汁原味的紫阳民歌中,汲取知识和养分。”乐团副团长吴玉霞要求每一位采风队员带着责任和感情,怀着敬意和志趣向民间艺人学习。
采风团首站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范德顺家,一进门就被桌上十多本获奖证书吸引住了,翻阅浏览之后,他们便迫不及待地想聆听紫阳民歌。老范也激动得顾不上招呼,索性到房后的菜地里亮开嗓子,一首《这山望着那山高》把大家震住了,都拍手叫好!一连唱了十几首,有独唱的,有与其父亲范承柏合唱的,音色高亢明亮,极具穿透力。他还在屋檐下一边推着石磨一边唱歌,歌声与石磨声协调地糅合在一起,把原生态的民歌传唱得淋漓尽致。
“这里的民歌既有陕北民歌的豪放、高亢,又有南方民歌的甜美、婉约,很有特点。”采风团已经有了认识。在毛坝镇观音寨下的一个文化大院里,他们分组与四位当地民间艺人分头交流,每位队员都在积极寻找合适的曲目。《摘黄瓜》、《郎骑白马过高桥》、《十二辰》、《幺姑十八春》、《蚊虫五更》这些通俗易懂、语言简洁、风趣幽默、曲调流畅的民歌让他们饶有兴趣。
何家大院看似一个不起眼的院落,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大院,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紫阳民歌的传承基地。在这里,采风团了解了紫阳民歌的历史,学习了歌曲旋律与紫阳方言。特别是两个六七岁的小孩演唱《三月三上茶山》让人记忆犹新,可谓“紫阳民歌人人唱,文化精神代代传”。
他们白天拜师学艺,了解当地民俗风情、方言特征和生活场景,晚上回到宾馆整理歌词,小结体会,时而还亮起嗓子,露上一“首”。3月24日下午,在茶山风情园,他们与当地歌手各站一个小山包,你来我往,开怀“对唱",此起彼伏,兜兜转转,歌声随着茶园的清香四处飘荡……
茶山对歌只是一堂练习课,他们还专门到紫阳县民歌汉剧研究中心向专业老师请教,夏清华、权春国等民间艺术家耐心辅导了《山歌不唱不开怀》、《郎在对门唱山歌》、《草帽子满天飞》等歌曲。他们潜心学习,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作品。
一周的时间转眼过去,在“紫阳行”民歌学习汇报会上,7位青年演员每人2首歌,还有3组男女生对唱,再次开怀放歌,已然收获满满,喜悦之情自在歌中。夏清华老师评价说:“这么短的时间能把紫阳民歌唱得这么地道,真的很不容易。”
传唱好紫阳民歌
时光飞逝,歌声永恒。采风团在紫阳的音乐旅程结束了,但音乐的传承还要继续,音乐的传播还要继续。作为当今我国最具民族代表性、最完整的国家乐团的文艺工作者,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传承民间音乐,延续民族音乐生命。
乐团青年演员魏伽伲动情地说:“经过这次采风,我看到了、听到了、学到了很多很多,也感悟到了、收获了很多很多,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民歌更好的传承,更好的继续,让更多的人听到。”
紫阳民歌,“北地南腔”,“南北融汇”,丰富多样,兼容并蓄,已成为紫阳乃至安康的一张靓丽名片,其间不知凝聚着多少文艺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也感动感染着采风团的每一位成员。
“采风一行不光学会了许多当地民歌、领略了当地的民俗风情,还有一种感动,那就是被基层文艺同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那份执着的坚守所感动,这感动已成为我艺术追求之路上的原动力和支撑力。”乐团女高音歌唱演员赵娜说。
被感动的还有乐团青年演员刘虹伶。“在与各位老师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艺术的满腔热诚深深地打动着我。虽然演唱这些刚刚学到的紫阳民歌还比较青涩,但是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把紫阳民歌音乐文化传播下去,我想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标。”
“今天的接受者就是明天的传播者”。乐团副团长吴玉霞说:“民间艺术,植根于土壤,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独特性,流行于这片土地上的民歌艺术,让我们为之动容、倍感亲切,更深感责任之重大。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紫阳民歌、汉调二黄,请与我们一起传承,一同分享,一起鼓掌!”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182616467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