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亦称“哑巴戏”。本县清代至民国时,石墩河、大河坝、十亩地及陈家坝、袁家庄等地流行有地社火、平台社火,大河坝还流行高台社火。地社火:由一些10多岁左右的小孩扮演古典戏剧人物,在场地中作圆场舞步小跑,每场可演数折戏,一般在春节期间夜晚进行。平台社火。在方桌上固定站立2~4个着戏装、化妆的戏剧人物(一般由10岁左右小孩扮演),一次扮10多台戏,人抬戏桌,走街串户表演,一般在白天进行。高台社火,俗称悬台子,芯子社火,本县不多见,解放前袁家庄、东岳殿流行过。在方桌中钻一孔,竖贯一铁棒,铁棒上再横担固定铁棒,将六七岁小孩固定在铁棒立脚扶手上,然后按剧目着装,一般为2层,人上悬立人。多抬方桌游街而行,栩栩如生,且给人以惊险之感。这三类社火均选择秦腔剧目中的一些折子戏扮演,如《白蛇传》、《五典坡》、《送京娘》、《保皇嫂》等。建国后渐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