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是一个位于西岳华山脚下的小村庄,黄河、渭河和洛河在村庄附近交汇。村子里代代相传一个老腔皮影戏班。皮影戏在陕西一带并不少见,但是双泉村的这个戏班子却会一种叫做老腔的独特唱法。一人唱、众人和的拉坡和用板凳敲打伴奏是这种唱腔独一无二的特点。
据说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一个军事粮仓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老腔的由来。 后来,老腔成为皮影戏的伴奏,隐退在幕后,渐渐被人们淡忘。
直到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市文化馆工作的党安华来到这里,从此,老腔从影子戏背面走了出来。2006年5月,党安华带着由十二个人组成的戏班子,来北京参加话剧《白鹿原》的演出。
这天,他们接到一个电话,要在半个月后举行一个老腔专场演唱会 。从那天开始,他们开始了紧张的排练。矛盾、痛苦和挣扎在其间一一展现。
排练的过程当中,一个叫张四季的马锣儿演奏员突然和戏班子里的其他人吵起架来。戏班子里所有的其他人都认为,这个叫张四季的马锣儿演奏员是在闹情绪,故意不配合排练,因为在之前,他曾经抱怨过戏班子的乐器不全,没法演奏。但是张四季却认为,是戏班子里的其他人不懂乐谱,弄错了节奏。党安华批评了张四季,排练得以继续进行。
在打击乐进行到后半段时,戏班子的班长喜民无意当中吹响了口哨,这给党安华带来了惊喜,也让戏班子里的老艺人们兴奋起来,就连刚刚挨过批评的张四季也不例外。
但是张四季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太久,在随后几天的排练当中,党安华发现,张四季的马锣儿敲得确实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一段乐曲当中,张四季敲的马锣儿每次循环的次数都不一样,这种随意性也是老腔在民间演出时候的特点。但是,党安华认为,这次的演唱会毕竟面对的是北京的观众,要是不把节拍固定下来,是要闹笑话的。
随着排练一次次中断,戏班子里的其他人开始变得有些不耐烦起来,这让好面子的张四季有些难堪,也许是因为心理作用,他似乎越来越找不到节奏了。 党安华只好宣布暂时休息。
排练重新开始的时候,党安华作出了一个决定,把张四季从马锣儿的位置上换下来。被换上的是班长喜民的亲弟弟张拾民,张四季的父亲跟他们的父亲是堂兄弟关系。曲子响起来,闲坐在一边的张四季神色有些难堪,他试图接过党安华手中的铰子,但是遭到了拒绝。重新回到座位上以后,泪水涌上张四季的眼眶,他赶紧偷偷擦去…… 演唱会的日期越来越近,戏班子开始进入了实地彩排阶段。 这一天,党安华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在26号的演唱会上,谁会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主角呢?四季虽然被晾在了一边,但是依然十分认真。 因为演出当中有一场需要他敲板凳的戏,演出场地的工作人员向他提出了抗议。 党安华思来想去,虽然张四季的演奏与戏班子里其他演员的节奏不同,但是他却是这帮人中最富有激情的,这时候,他对于演唱会的主角有了新的想法。 演唱会非常成功。由张四季板凳伴奏的老腔曲目成为压轴曲目。当张四季从舞台后方搬起板凳冲上前来,沉重的木块一下下砸在板凳上,一种苍劲的嘶吼随之响起。后来,有评论家认为:张四季的板凳砸出了中国农民千年的愤懑和无奈。 音乐会结束后不久,老腔艺人们回到了他们的家乡。张四季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7岁的小孙子叫到自己跟前。小孙子显然很不愿意矗着爷爷学习这种古老的曲调,张四季从裤兜里掏出用报纸包起来的量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对吸溜着鼻涕的孩子说:“唱两句,爷给你一块钱,能行不?” 对于张四季来说,北京的演出很快成为一个遥远的回忆。他今年57岁,唯一的愿望就是,在他七十岁之前,把老腔的演奏和唱法全部教给他的小孙子。 苍老的声音和孩子稚嫩的声音交替在古老的村庄里响起来:“一里走过桃花店,二里走过杏花村。” 随着张四季和他的同伴们的渐渐老去,谁也不知道老腔还能在这个村子里流传多久。(2008年3月Il日 CCTVl0.《中国记忆》第十五期)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