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后,老腔更是一时火爆,声名鹊起。从2005年到2008年的短短四年中,它应邀参加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已达五十多次。其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有《白鹿原》的加盟演出、中山音乐堂“老腔原生态音乐会”演出、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情景老腔演出、香港中乐团特邀的“关中古歌”等节目的演出。这些演出活动使华阴老腔由原来的巷头街尾走进国家最高音乐殿堂。在此期间,中央电视台《见证》、《走遍全国》、《探索与发现》、《乡土》、陕西省电视台《开坛》等九个栏目以及香港凤凰卫视、法国国家电视台等三十多家海内外媒体以及《中国文化报》、《陕西日报》、《北京日报》、《西安晚报》、《咸阳报》、《新民晚报》等多种报刊都相应进行了专题报道。强势的文化传播效应,使老腔风靡华夏,盛况空前,创下了中国民间戏曲史上的奇迹。
华阴老腔在诸多的演出活动中,每次都以其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而频频赢得专家的赞许和观众的掌声。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林兆华在执导了话剧《白鹿原》后说,“华阴老腔唱响了《白鹿原》,《白鹿原》激活了华阴老腔。”,“他为《白鹿原》找到了一种最为生动的生命表达方式,找到了一种最需要的厚重。如果抽去了老腔,《白鹿原》就不会有今天的份量。”
中国作协副主席、小说《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对老腔情有独钟,还亲自为老腔填写唱词。他的题词是“发端之幽远,历史的吟诵,蕴藏于关中大地深层的诗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资深民间文化专家靳之林认为,老腔的最大特点是保持着原生形态。他的语言性很强,其声腔紧紧依附和摹拟着字声,常常把说念唱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由说唱向戏曲过渡的明显痕迹,应该是祖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他的题词是:“老腔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著名作家金庸看了老腔以后,欣然提笔题写了“喜观老腔皮影戏,精彩无比,叹为观止。”其他如著名作家丛维熙、张贤亮,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张千一,著名演员濮存昕等都于观看老腔演出后,挥毫题词,备加赞颂。
《中国文化报》载文称华阴老腔是黄土地上的“摇滚”。《陕西日报》把老腔概括为,老调,历史悠久;老辣,慷慨激昂;老道,震撼人心;老土,原汁原味。《北京晚报》撰文说老腔演唱是一群国宝级的民间艺人和一种“活化石”般古老艺术的原生结合。至于华阴老腔在各地演出的盛况更是见于各种报端,戏班每次演出都是场场爆满,满堂喝彩,几乎是亮尽了风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