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武场音乐包括铜器和札子两部分。铜器有干鼓、堂鼓、大铙、小铙(铰子)、手锣、马锣、云锣、勾锣、惊木和喇叭。由于用途不同,表达的情绪气氛和演奏的曲目不同,又有文铜器、武铜器之分。文铜器常用的乐器有干鼓、大铙、小铙、手锣、云锣、勾锣、堂鼓。演奏文铜器札子,表现轻柔、文雅、平淡、激情、悲怜的情绪;适合于文官、学士、普通人物的表演动作。武铜器包括干鼓、堂鼓、大铙、小铙、马锣、勾锣、惊木、喇叭。演奏武铜器札子,长于表现刚劲、雄壮、激烈、宏伟的情绪和气氛;适合于净角、武将的表演动作。
文铜器以干鼓下底棰,起指挥作用。云锣是色彩乐器,只在个别札子中使用;堂鼓多用于表现悲壮的情绪,以烘托气氛。武铜器以马锣下底棰,起指挥作用,是武铜器的代表乐器。堂鼓与干鼓交替使用,有时相间使用,多用于雄壮、激烈之处,以增强力度和气氛;惊木、喇叭只用于兵戈相击,人喊马叫的气氛中,是两个特殊效果乐器。
铜器札子以结构分,有单曲和套曲之辨。单曲如〔一棰〕、〔两棰〕、〔倒四棰〕、〔泣颜回〕等,结构单一短小,多用于一般表演动作,以增强动作的力度、气氛、节奏感。套曲如〔公曹令〕、〔兵牌子〕等,是由若干单曲联套而成,结构比较长,用于比较复杂的表演程式,速度变化大,对比强烈,演奏技法丰富,比较难以掌握。
从用途上分,铜器札子可分为开场札子、动作札子和板头札子三类。开场札子如〔十样景〕、〔桂花城〕;动作札子如〔擂棰〕、〔勾棰〕、〔列棰〕、〔翻山鹞〕等;板头札子很少,如〔原板〕、〔安板〕等,用于起板。
老腔原来是说唱音乐,伴奏乐器只有月琴、梆子、碗碗和惊木。打击乐器是在戏曲化的过程中逐渐从“乱弹”(同州梆子的前身)、迷胡等剧种中以及民间吸收来的。因此,有许多札子的名称和现在的同州梆子、迷胡的击乐札子的名称相同,如〔涌棰〕、〔渗棰〕、〔勾棰〕、〔列棰〕、〔泣颜回〕、〔倒四棰〕等;但结构、念法、音响色彩、速度等大部分不同了,有了自己的特点,完全皮影化了。
札子来源的多渠道,决定着札子命名的多样化。有的札子是以敲击的次数命名的,如〔一棰〕、〔两棰〕、〔五棰〕等;有的是按照音乐形象命名的,如〔翻山鹞〕、〔顺场子〕、〔勾棰〕等;有的是以演奏技法命名的,如〔擂棰〕、〔列棰〕等;有的是以用途命名的,如〔报字头〕、〔尾声〕、〔败场〕、〔拆书信〕等;有的既没有固定的结构,又没有固定的名称,是艺人在演出中根据剧情、表演动作而使用的零星铜器点,如最常用的手锣击法,不管敲几次,也不论快慢、长短、用途,通称为〔干手锣〕等。一般来说,单曲多以音乐形象命名,套曲多以用途命名。
由于剧情是在千变万化、起伏跌宕中展开,演奏者各有自己的处理方法、艺术特色。因而同一个铜器札子,在场景不同,演奏者不同的情况下,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即就是同一个人演奏,也由于场景的变化而形成差异,这是戏曲“可塑性”在打击乐中的具体反映。 乐器组合及谐音字记谱。
铜器札子在演奏中使用的乐器,少则一件,多则八、九件,甚至十件。乐器组合的件数不同,发出的音响不同,用不同的谐音字代表;同一种乐器,由于演奏的轻重、部位、方法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也用不同的谐音字代表,因此,谐音字记谱,具有打击乐总谱的性质。
札 子 谐 音 字
大打 干鼓独击
此 干鼓在鼓心划击
都 干鼓双击,快速轮击
尺 干鼓、铙闷击
得拉 干鼓泛击或与手锣(马锣)同击
扑 铙轻闷击
才 干鼓、手锣、铙同击或钹独击
来 手锣重击铙轻击
光 干鼓、手锣(马锣)、铙、勾锣同击
呆 手锣独击或干鼓、手锣同击
冬 堂鼓独击,或堂鼓、手锣(马锣)、铙、勾锣同击
冬龙 堂鼓轻连击
乃 云锣独击
当 读nang,干鼓、堂鼓、马锣同击
郎 马锣独击
得郎 马锣连击
通工 堂鼓、马锣、铙、勾锣同击
吃 手锣、铙闷击
夸 惊木声
说明:
1、凡与谐音字不符的奏法在释文中说明。
2、凡一字多义的均在谱中标“独”奏,其余不标。
3、札子演奏中大部分比较规整。用、标记,但都随情绪及动作快慢而变化,切勿作机械的理解。
4、多数情况下,札子有这样的规律:文铜器中“大呆才来光”读音高亮稍强。“尺得乙扑都”读音低暗沉重;武铜器中“郎当得”高亮强劲,“工通光冬”低暗沉重。为阅读方便,在部分札子中用“、”号分句。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