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打击乐之外的老腔音乐,具有以下基本规律:
1、定调、音阶、音域及调式
定调:老腔的定调比较灵活,往往视剧情及演唱者的嗓音条件由前手以月琴而定。一般刚开演时定的低,随着剧情的步步展开而逐渐升高,到剧情紧张激烈的高潮中,定调也提到高峰。此时的定调多数比开演时高三度左右,有的甚至高四度。一般演唱者,初次定bb调,最后定d1调。
音阶:老腔的音阶变化音较多。这是因为它是民间艺术,受到自制乐器(月琴)、演奏技巧、风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所致。其常见的变化音有:↓7、↑4、↓3、↑3。再则,月琴为三根弦,子弦(一弦)、中弦(二弦)为同度,定1,老弦(三弦)定5,三弦相差四度,其品位的粘贴基本上是等距离的,除1、5二音之外,其他音是否准确,全凭演奏者的能力掌握,因此,多数音都有变化的可能。另外,月琴的九品至十品之间空的距离大,包括3、4、5三个音,更是由指力而定,升降变化更多。要把这些变化音都记下来十分困难,也没有必要,所以只把具有特色的音标出即可。在多数情况下,变化音也随欢音、苦音的不同而有别。在苦音中7多为↓7,4多为本位或接近本位,3音上下游移或消失,在欢音中7音多为本位或接近本位,4多为↑4,3音多为本位。
音域:老腔唱腔的音域受到不断升调、嗓音、旋律、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差别较大。有的在九至十三度之间,有的则宽达两个八度。一般音域从b-b2。
调式音阶:老腔音乐以古朴悲壮见长,大部分唱腔为苦音性质。欢音性质的旋律较少,只有〔丑流水〕个别曲牌及曲牌的某些部分,具有欢音性质。一般情况下,苦音比较细腻,委婉,旋律性较强,其音阶为1 2(↑3) 4 5 6↓7i;欢音比较活拨,跳跃,直率,旋律性稍次,其音阶多为1 2 3(↑4) 5 6 (7) i。老腔音乐的调式以征调式为主,苦音为(5) 6↓7 1 2↑ 3 4 5,欢音为(5) 6 (7) 1 2 3↑4 5,在曲牌中有宫调式,如〔道白过门〕,音阶为1 2 3↑ 4 5 6 7 (1);〔东方亮〕,音阶为1 2 3 5 6。
2、发声唱法和演唱形式
老腔演唱从来不用假嗓。一般为宽音大嗓。声音雄壮,激昂,圆润优美,气自丹田,多喉音及口腔共鸣,讲究吐字清晰,韵味浓厚,行腔既要自然流畅,又要沉稳刚劲。角色虽有生、旦、净、丑之别,但因全由一人演唱,嗓音变化不大,只是对各角色的气质、声调稍加模仿。唱须生时嗓音宽而苍劲,声调低沉,如“督台要入连阴站”;唱小生时嗓音窄而刚健,声调高亢,如“一封战表进长安”;唱旦角时则嗓音更窄一些,声调高而轻柔、妩媚,如“红颜女子赛天仙”;唱净角时则嗓音宽厚,声调雄壮刚烈,如“当初投唐归李渊”;唱丑角时则嗓音宽窄间使,声调轻佻、怪异,往往在当地土语中夹有外地方音,土洋结合,如“先看你大嫂要啥家”。与角色相应的唱腔旋律,也略有变化。旦角旋律稍加委婉细腻,如“只得江岸洗衣裳”;净角旋律率直高亢,如“君王见咱心惊慌”;须生旋律深沉、稳健、悲壮激昂,如“仰面朝天把泪落”;小生旋律比较飘逸、潇洒,如“锦云灿光出海东”;丑角旋律欢快活泼,诙谐风趣,如“河南八府数洛阳”。这些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演唱者的嗓音条件和艺术造诣。大部分演唱者只能偏重于一两种角色行当,或以净角特长,或以旦角为优,或以丑角、生角兼美,能够兼备各种行当的演唱者,为数极少。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在唱到慷慨激昂和紧张激烈之处,往往转入合唱〔拉坡〕。这是一领众合的形式,实际上是一种大拖腔。其演唱规律是,从倒数第二句唱词末尾进入,到最后一句唱词前停止,然后再从末句唱词的最后一字接唱,直到落板。唱时此起彼伏,高亢激昂,振奋人心,如“除非天倒黄河干”。
在老腔没有搬上皮影舞台之前,据说伴奏乐器只有月琴、灯碗(碗碗的前身,用生铁铸成的油灯碗,经火烧醋击后使用)和惊木三种。搬上舞台后,陆续加入了板胡、梆子(截子)。铜碗代替了灯碗。故此,月琴是老腔的主要传统伴奏乐器,由说戏者(前手)演奏,掌握着唱腔、曲牌的定调、起奏、速度、强弱、落板等,具有指挥的作用。在没有增加板胡之前,弦乐只有月琴一件,所以主旋律的演奏、伴奏及渲染气氛等均由它完成。增加板胡之后,月琴的指挥作用仍然没有改变,但对主旋律的演奏却落在了板胡的身上,它对主旋律只起引导、提示、伴奏和渲染的作用。在演奏板头曲、过板、落板曲及曲牌的时候,月琴时而在主旋律节奏疏的地方加花、填空演奏,以形成对比,时而又演奏主旋律或作二声部演奏。在伴奏唱腔时则时停时进,视忙闲程度定,比较自由。板胡进入老腔乐队之后,便分担了月琴的重担,承担起演奏主旋律的任务。在唱腔进行中模拟唱腔演奏,但它要服从月琴的领导。根据月琴定调,里弦定5,外弦定2,按照月琴的提示演奏曲牌或转入其他板式。板胡结构和普通板胡一样,只是壳子较大,弦较粗,音较低而柔。过去板胡的演奏技法比较机械呆板,只走一把、一音或一拍一弓。五十年代后,随着艺术水平的提高,演奏技法也有了很大进步,演奏指法达两把以上。
梆子也叫截子。用枣木等硬质木料制成,声音清脆响亮,是重要的击拍乐器。通常方法是:在、节拍中击一、三拍,在〔流水〕、〔哭板〕等拍子中击首拍,在、拍子中击前两拍,在拍子中每小节一击,在等拍子中跟随节奏、速度、唱词的快慢变化而敲击,比较自由。梆子演奏中也有一些变化。在〔慢板〕开口唱的前后,两三小节往往只敲第一拍,不敲第三拍(艺人叫抽梆子),以突出〔慢板〕的节拍特点:在一些欢快的流水板中有时一小节击两拍,以加强跳跃的感觉。
碗碗也叫铃。产生于唐玄宗(公元712年)以前终南山中,仿龙吟而制;固定在小木架上,以小铁棒敲击,声音清柔嘹亮,盈盈入耳,是重要的击节乐器。其演奏规律是:每拍都击,强拍(单数拍)击一下;弱拍(双数拍)击法较灵活,一般击两下;速度快时击一下,或者唱时击一下;演奏过板时击两下。梆子和碗碗由一人演奏,左手敲碗碗,右手上下搧击梆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强弱分明。
惊木,即惊堂木,用硬木料制成的长方木块。演奏时,用其敲打桌面、木板发出干炸响亮的声音,以渲染气氛,惊动听众。多用在人声大喊时以加强语气,或用在〔净角慢板〕、〔花战〕、〔走场子〕的落板时,以表示果敢或用在杀战中,以代表枪刀的拼击声。一般情况不用,节奏无固定规律。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