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老腔申遗成功后,一夜走红,演约应接不暇,但主演都年过中年,后继乏人。为了使老腔薪火不息,后继有人,华阴市文体局鼓励老腔艺人物色传人传授演艺,王振中开始接收门徒殚心授艺,张喜民、张军民等也都开始在家族中寻找继承人,辅导演唱,并初步收到了可喜的成果。2007年,在西岳庙的渭南皮影调演上,首次推出新秀专场。张喜民的徒弟张香玲、康侠侠、张军民的徒弟索玉簪、张雪琴四人参加了新秀演出,受到观众的肯定与好评。后来,张军民应聘到华县雨田文化公司,重组结社开班,传授老腔演艺,由他组织辅导的新的演艺团体,多次参加了省地文化活动,为传播华阴老腔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张喜民也先后招收了老腔学员十多名,其中成绩较突出的有张香玲、张猛等。但是这种师徒相授的传艺方式,大多缺少合理的授艺资源配置,也具有传统因袭上的封闭保守属性。这种农耕社会的文化产物,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文化工作的崭新形势。鉴于在传承上存在的问题,华阴市文体局在继成立“华阴老腔艺术团”之后,又不失时机地启动了老腔继承人的培育工程。2008年10月,华阴老腔保护开发中心协同老腔剧团开办了华阴老腔培训班,教学点设在市文化馆,业务由老腔剧团直接负责,聘任授课艺人,招录了第一批老腔从艺学员,对课程和课时都作了切实科学的安排。培训班开办后,成果显著,一些老腔新秀如张建民、张建敏等脱颖而出,老腔艺术团后备队伍已初见雏形,它使人们从中看到了老腔的未来和希望。
1955年3月,陕西省民间音乐舞蹈赴京代表队演出人员合影。华阴县泉店村部分素鼓艺人参与演出。
前排右起:张发振、张精卫、张志英、张志权、张官印、张厂娃、张三民、张仰文;
中排左四为张贵善、左五为张来宝、左七为张仰正;
后排左三为张志华、左四为张进良、左五为张贵生、左六为张堂娃。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