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老腔文化内涵丰富,传承历史久远,对这种文化形态的学术探究还是个新的课题。不过根据现在掌握的有关资料和活性文化现象的理性分析和推绎,我们可以从基本文化属性上为它作出这样的概括:
(一)华阴老腔源于三河口(黄河、洛河、渭河三河交汇之处)附近的老泉店地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虽受到外来音乐流派的声律影响,但始终保留着原生态的地域文化传统,并一直传承在它的原生地域,这就决定了它源流上的本源性特征。
(二)华阴老腔属泉店张氏家族的“家窝戏”,长期只限在本族内世代相传。以后演艺虽有所外流,但那些异宗外籍的班社大多传承中断,唯有泉店张氏始终保留着其老腔的主体和正宗地位,这就形成了它传承上的封闭性特征。
(三)华阴老腔的传统剧目,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历史战争题材,这就决定了它内容取材上的军旅战争特征。
(四)华阴老腔在民族传统戏剧的园林中,红杏出墙,独此一枝,全国迄今并未发现与其雷同和相近的剧种,这就形成了它剧种上的独存性特征。
(五)由于华阴老腔多取材于历史战争,突出使用打击乐器,它是民乐中的“铜琶铁板”,与低吟浅唱的民俗乐风形成强烈的反差。其极富震撼力的音乐唱腔,构成了它在艺术风格上的张扬性特征。
(六)华阴老腔的音乐自成体系,卓尔不群,不像有些剧种,如阿宫腔与秦腔和碗碗腔的音律常会出现串调的现象。而老腔却很难看到它与相邻剧种在旋律上的趋同影响,这使它具备了音乐的自律性特征。
(七)华阴老腔形成完整剧种后,一直以皮影戏的载体为存活空间,因此它在音乐、唱腔、情节处理上一直与皮影表演有着互生共存的关系,这就形成了它对皮影表演形式的依附性特征。
(八)华阴老腔的声律、唱腔以悲壮苍凉为主旋律,极少有女角色唱腔,音乐曲牌亦少有细腻的抒情性。因此它在声律风格上具有趋于悲壮的一体性特征。
(九)华阴老腔虽具有自身的特殊艺术语言,但它曾长期走红关中以至较远的周边地区,为人们喜闻乐见。近年来,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亦多获盛誉,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因此,又具有审美对象的广泛性和超地域、超民族的文化认同特征。
华阴老腔的这些特有文化属性,是它自身价值的具体表现,对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早被一些有识之士慧眼识珠,给予了高度的文化定位。不少电视节目和戏曲舞台都因融入了老腔而倍增光彩。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华阴老腔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艺术地位。
华阴老腔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浓缩的戏曲史价值
老腔源于西汉,形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民国,至今还存活在华阴的原生故土,其完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戏曲史的缩影。老腔的源头是民间说唱,这种文化原型至今还在老腔中依稀可见,如它不说“唱戏”,而说“说戏”等等。它真实反映了其唱腔与地方民间语言的融合,对这种特征的梳理和研究,可助于中国戏曲史的丰富和完善。
(二)典型的艺术论价值
华阴老腔的起源与汉代当地三河口漕运的繁荣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船工的劳动号子与当地说唱曲艺的长期磨合孕育,催生了老腔的主旋律〖CD2〗拉坡调(它是劳动号子的音乐化)。打击和用以助威的震木,借鉴于船工们以篙击船的音乐效果,它可以远溯到秦汉以前的击壤和击缶。同时,历史上的战争环境和粮仓的卫戍军旅生活又诱导了它的战争题材取向。所有这些,都是艺术来源于劳动,来源于社会生活这一形成规律的生动见证。
(三)独特的审美价值
老腔声律铿锵有力,唱腔激越豪放,悠扬古朴,是民间戏曲音乐阳刚美的典范,极具壮美因素。它是汉王朝尚武精神的写照,也是北方汉子豪迈气概的赞歌。由于它具有较强的听觉冲击,使得其中的一些审美因素可能与现代观众产生审美心理上的共鸣,从而产生超地域、超时限的艺术魅力,独立于艺术之林。
(四)抽象的精神价值
老腔是一种原生态的生命旋律,它在经过现代文化手段的个性强化后,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足以征服观众。观看老腔,人们将在听视觉交感的强烈刺激中获得精神的释放和愉悦,使其因疲于生计而近似麻木的心境得到震撼,从而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的砥砺。
(五)文化的归属价值
老腔是我国非物质文化宝贵遗产,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挖掘保护和适度开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对于连接民族文化感情,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维护我国地方文化的主权,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独树一帜的艺术形态和超越地域时限的审美精神特质,决定了华阴老腔独特的人文价值和民间文化地位。“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秋”,它原生古老,却生机盎然,魅力独存。历史遗留给它的,还将是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春天。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