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中期后,地区内较有水平的专业剧团,均先后配备了舞美设计人员。紧随社会物质文明进步,服饰、化装、把子、砌未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尤以舞台布景在再现“典型环境"的探索上,成绩更为显著。经历了“从简到繁"、“由繁再简”的发展探索,终于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使戏曲舞台布景呈现出“写实”、“写意”、“虚实结合”、“图案象征”等“百花齐放"、“嫣紫姹红”的局面。
二级舞台美术设计师陈英1956年由其绘景演出的《红楼梦》、《西厢记》、《陈妙常》曾轰动渭南,观众啧啧称道。1960年由其绘景演出的《白蛇传》、《红梅阁》、《白玉钿》、《铡美案》等既有意境,又有美的感受,如《白蛇传•游湖借伞》、《红梅阁•游湖》的西湖山水一景,每每演出,观众神往,如人碧波荡漾中。之后更加老练成熟,求“虚实兼济”,融国画“写意”笔法于“写实”之中。1984年演出《秦王剑》使秦宫高耸人云的飞斗楼阁于有无之间,再现了咸阳宫的雄伟壮丽。
富平县阿宫剧团舞台美术师潘桃清绘制的景,初则亦精“写实”。继之独尚“雕镂"、“变形"。进京《王魁负义。打神告庙》一景,可谓匠心独运:海神、判官、小鬼不求肖似,略施“变形"、“夸张"神态更显恶煞。小鬼两脚全部“雕镂”突出,如若起步行空,整体增强了立体感。近年来又向“写意”、“象征”探索,亦属标新立异。l983年绘制的《两家亲》,一开场一盘碾盘,旁边数架果蔬,天空几笔花树勾勒,上立两只蹦跳的“信使”喜雀可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生活蒸蒸日上的情景。
与潘桃清同师学艺的原大荔县碗碗腔剧团舞台美术师王寿生,亦为艺苑高手,设计制作俱佳。尤擅“图案象征",可称一绝,饮誉全区。《碧玉簪•秋江》一折布景仅制一束几乎布满天幕的近波远涛与流云,寥寥几笔勾画,分置天幕上下,灯亮幕开,见景生情,天高、江阔、风狂、浪激一览无余。l986年渭南地区第一届艺术节为大荔碗碗腔剧团绘制的《贵妃醉酒沪布景,天幕前仅在台中设置一案一杌(凳)实景,案后两侧各置薰炉一座,均香烟缭绕,香烟薰炉间连一圆门下带各色花丛草茵,全用硬片雕镂图案。几笔勾勒显出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代繁之效。
原大荔县秦腔剧团舞美师刘成义,专攻幻灯制景,堪称独到。其幻灯底片,绘制得法,变形恰当,色彩绚丽,映象五光十色,山明水秀,花好月圆,形象清晰,历历在目。其便于上山下乡为群众服务,一时争请绘制,成为热门。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