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木偶戏分提线和肘偶两种,它们的演出,和大戏不同,除乐队外,舞台中心由人以提线或肘杆操纵偶人进行表演,它的舞台美术,有自己的独特形式。主要是舞台的设置和偶人造型制作两大部分。现将线偶记述如下:
舞台设置。一般线偶舞台,搭设简单,在4×5米见方的地面上,四角栽4根长约4米的柱子,在其中段用铁绳、勒绳在四周捆绑四根横梁,铺木板。柱子顶端绑上四根椽做横梁,在前后横梁上再搭上8至10根长木椽,上顶和两侧、后侧均用芦席或布帐遮盖即成。然后在离板前沿l米左右的正中,横放“衣架形"木架,蒙上深蓝色的帏帐,正中缝上60-70公分宽、35公分高的扇形白布作为上前沿横条,上面可写班社名称。前为表演区,铺上芦席。表演区两侧绷上两道麻绳,挂一些杂角及小道具。整个舞台文武乐器占1/3地方。其余地方均系提线艺人活动场所,戏箱放后檐右侧讲究的木偶舞台搭设与一般的有所不同。首先在顶端“起脊”如屋顶状,并用布包扎笤帚,如脊兽状,绑在台脊两端。前后台顶坡席均以布帐遮盖,台前两侧用硬屏风或小糊门栽绑起来如八字墙形式。屏前左右各悬空绑一张条桌,桌前系红绣花围裙,桌上放着盆花,前檐平行横绑两条以蓝布护围的细木椽,两椽中间用蓝布扭各种透空花纹作“倒格”状,花纹交叉处系上各种形式的梳妆镜子,倒格下边系缀红色带穗子的“绰沿",上绣“八仙图”或“汾阳王庆寿图"等。解放后多剪贴白布大字如“百花齐放"、“万民同乐”等。“绰沿"前芦席接檐下挂油灯或汽灯、电灯,柱子上贴对联,远远望去,俨然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小戏楼。
建国前,在有戏楼的地方,小戏台多借助戏楼前场,加一木架,增饰幔帐、班社横额、对联即可。
建国后,舞台装置逐渐改进:增加了前幕。帏帐上取消了扇形白布班社名称。帏帐前按场次顺序增添了数张布景,用罢一场如翻书页一般向后翻去置于帏帐之后。前台还增加了一些硬景片,增加了舞台的纵深感。
1978年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在西安有关大工厂的协助下,集思广益,制成了“活动舞台"。有“高线"与“低线”之分:“低线”舞台设置,基本与大戏舞台相同,有前幕、边幕、二幕、底幕(天幕)。“高线”在前幕及二幕前横搭一米宽的木板作为木偶人活动的前场,二幕后用钢管焊接,螺旋固定,可以拆卸,高出台面两米的铺板平台,提线的人站在上边,垂下偶人,可以来回走动。线偶人挂于左右两侧及天幕后。右侧是灯光、扩音控制处,左侧为文武乐队。l988年该团团长党文辉又在省、地、县支持下,将“活动舞台”全部改用铝合金,使其更趋轻便。
脸谱。木偶脸谱,至今尚未发现文字记载资料,除历代相传延用,艺人不断创造更新外,从图案设计到色彩运用上,能看出具有来自民间“社火"、乡间“杂耍"等姊妹艺术的成分。面形构造也有唐俑点染技法,而从发型服饰上则能看出形成定型脸谱多在明、清时代。
脸谱造型,虽比京剧稍逊细腻,比秦腔略欠气魄,但掌心大的木偶面部,图案简洁,色调明快,能使人百步之外如近咫尺,观之清晰,互不含混。
整个脸谱,只有黄、红、绿、黑、灰、白六种颜色,把所有角色归纳概括为六种类型:“红忠、黑暴、白奸、灰险、绿怪、黄杂”。有的脸谱,则是单色图案,如“红大脸”、“黑大脸"、“红生脸”。杂、丑角也是赭黄色作底色,勾勒眉目即成。总之,是以脸谱色调来区别和表现人物性格的。
净角脸谱共有lO种。其中有的线条结构基调大同小异,在个别剧目中,不论人物多杂,这些脸谱可相互代用,形成一面多角,称为“共脸"。其它如关公、包拯、杨戬、闻太师、孙悟空、猪八戒、大番主、鬼怪等专用脸谱,也只有lo种左右。生、旦、净、丑合在一起,只要有30多个头型、20多个脸谱,就足以应付所有人物的需要。
脸谱设计的线条,都是把面部分为额及两颊两个区域,除个别专用脸谱外,大部分是额部正中“一页瓦",两颊竖二线勾勒而成。也有两颊三至四条弧线条,衬以底色勾成。眉,挑两笔、捺五笔。眼,除个别净、丑角是鸟首形外,多是麦芒形。
从整个笔调看,表现文静、娴淑的生、旦角多为平眉细眼,笔锋纤细、线条圆熟多呈弧形,给人以柔和飘洒、妩媚可爱之感。表现英俊侠义的武生、武净时,线条简练,笔锋道劲,多见“纵眉",“大脸型",给人以英武果断、耿直之感。
脸谱图案,既有象征手法,兼具浪漫色彩。给人以贬恶扬善、爱憎分明、清晰有趣之感。如“画胡子的须生"、“媒旦”等最有代表性。
脸谱绘制艺术特点有:①所有线条走向,均合乎肌肉生长规律,一经勾勒便自然能将面部突出,凹陷之处亦能清晰地显示出来,即使个别净角的螺旋纹线条在额部或在颊部,皆注意尽量使其合乎性格与生理特点。②能突出较多的人物性格,收到“一面能充多人”的艺术效果。互相使用、代替,形象效果没有混杂之感,如“红大脸"应用于《杨文广征西》中的杨应真,《铡二王》中的赵连,《王彩莲》中的关灵,《杨家将》中的柴干等。尽管这些人物时代、身份、性格不同,但偶头互用时,观众的印象却不含混。③线条粗犷、简练,色调鲜艳、明快,无论远看近看,清晰如在眼前。例如“姚旦”额部画一翘尾蝎子,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处理,象征封建社会姚婆的蛇蝎心肠及阴险毒辣的性格。画胡须的生、丑,尽管胡须是画出来的,由于线条自然富有变化性,毫无死板之感,及象微风拂面,胡须飘飘欲动,增加了许多神妙之感。
服饰道具。线偶的服装类似大戏服装,基本以明、清服饰为准,但比大戏服装从配套上、装饰上都较简单。不过这些特制的服装穿在偶人身上,可体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道具和大戏道具基本相同,只是体积较小,刀、枪、剑、戟、柴担、马鞭等,应有尽有。
灯光效果。线腔演出历来以油灯照明,前台除桌椅外,没有什么布景陪衬。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它和大戏一样也在不断变化着。
灯光:从油灯开始改为汽灯,后改为电灯。而且不只是照明,已经在天幕区出现专用的灯光效果。如:白昼黑夜、日月星辰等等。
布景:除去通常应用的前场桌椅外,现在有了硬软景片、金銮宝殿:亭台楼阁、府衙公堂、绣阁书房等。
效果;线偶演出,已有录制的音响效果,配合剧情播放,给线腔戏演出增添了色彩。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