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是以说唱为主的民间艺术,起源何时,尚无可靠资料佐证。民间有“秧歌,秧歌,插秧之歌"的说法;青年男女用秧歌对唱,亦叫“对歌"。农民逢年过节自唱自乐,唱丰收的喜悦,歌轶闻趣事或男女爱情,这种就地演唱则称“地摊子"。秧歌大约于清朝末年搬上舞台,昌盛于本世纪20一30年代。渭南秧歌最早流传于崇凝地区,素有“铁王的芯子阎村的跷(高跷),崇凝的秧歌水上漂"之说。随着民俗、文化的熏陶与交流,秧歌这一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也逐渐向外发展、流传,它西至阳郭、阎村、允曲、何刘、三张,北及线王、丰原、河西、良田、白杨、双王,东经南梁堡、罐子村到樊家、赤水、程家,以至相邻的华县的高塘、圣山、东阳等地。由于渭南、华县的秧歌有此血缘关系,故称为“渭华秧歌”。当其为地摊子的表演形式时;演唱较简单。仅用锣鼓、大钗伴奏,没有弦乐,敲敲唱唱,唱唱敲敲,艺人中也为之总结:“敲得快,跑得快,不敲不跑唱起来。”唱前不叫板,道白全是生活熟语,中间夹有快板。过门用锣鼓。过去也在舞台上演出,剧中角色以小旦、小丑、小生为主,须生、青衣等其他角色亦有。化妆简单,有啥穿啥,表演动作,除一般简单的“8”字步、套脚“8”字、贴身花子之外,多为演员根据角色、剧情即兴发挥,所以演出非常方便。
【详情点击】
主要剧目
顶灯
龙凤偶缘
卖杂货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