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艺术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代,皮影戏也叫“灯影戏”、“土影戏”,属板腔体民间小戏剧种,发源于古时同州府(即今日大荔县)与当时的朝邑县,称为“同朝皮影”的东路皮影的唱腔——“碗碗腔”久负盛名。据史书记载,乾隆年间“碗碗腔”皮影戏在“同朝”一代广为盛行。我国皮影分为牛皮影和驴皮影,而牛皮影最具代表性和历史性,其发源地便是“同朝”。
大荔县朝邑镇沙底村段家班“同朝皮影”于2009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皮影雕刻、皮影表演和碗碗腔唱腔。段家班历经五代传承,继承了先祖的演艺风格,是目前大荔县保存最完整的老班社。皮影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料、制皮、雕镂、彩绘、压平、定缀、合成等工艺流程,其手工精细,线条流畅,文人雅土清秀文静,武生将军英武雄悍,服饰舞台图案丰富多彩。它的的表演一般由五人完成,皮影的唱腔为碗碗腔。同朝皮影戏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曲调较明快、高亢、细腻、华丽,唱词典雅但通俗易懂,行当齐全,唱腔唱板丰富多彩。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