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窗花(资料图片)
《娶媳妇》冯生莲 作
《回首狮》高海平 藏
手艺高超的剪纸艺人(资料图片)
与业内人士及从事“非遗”、民间美术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谈到剪纸艺术时,他们总感觉是“老生常谈”,没什么稀奇,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因为笔者眼中的横山县塔湾镇剪纸,与所有的剪纸艺术一样,有它自己的生长环境,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在不断开花结果,并哺育着世代陕北人健康成长。 近年来,陕北地区的剪纸艺术同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被列入“非遗”保护目录,但笔者感觉相关的保护工作还不够完善。笔者在深入考察塔湾剪纸期间,对剪纸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
塔湾剪纸的历史和现状
塔湾镇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城南40公里的明长城脚下,著名的“秦直道”就从塔湾镇经过。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也是民间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塔湾剪纸艺术有它自己独特而别致的魅力。它继承了古老的传统艺术,并与邻近的蒙古族艺术相互影响、交融,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语言。除此之外,塔湾剪纸还吸收汉画像石的艺术雕刻风格,在方寸的红、绿油光纸上谱写出了极具地区和文化气息的新篇章,有的专家甚至将剪纸艺术称为东方的“毕加索作品”。 塔湾剪纸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陕北民间美术的发展缩影。但它只是一个点,作为一个不被人知晓的小镇,塔湾的剪纸艺术风格虽独具魅力,但仍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塔湾镇剪纸艺人以老年人为主,中青年为辅。他们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都是由前辈和徒弟的教授与学习来继承的。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多是新一代艺人对老艺人的造型风格进行模仿,继承了其中部分的传统造型特点,并进行大胆创新。 剪纸艺人会根据他们心中的想象,剪出老虎、狮子、龙等形象。虽然这些都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但这是通过一代代艺人不断地摸索、改进,最终形成了这些深受百姓认可的形象。笔者认为,这些都应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春节期间的剪纸
在陕北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挂灯笼,灯笼上也要贴上剪纸。红红火火、大巧若拙的窗花,和炕围子、石狮及刺绣完美融合,会把整个院子打扮得春意盎然,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同时,这种习俗也反馈给陕北剪纸无限的生存和发展土壤。 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几天,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其中剪纸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而这也正是陕北婆姨展示才华的最佳时间。 家家户户妇女在自家炕上剪窗花,有的聚集在一起商量技艺,整个场面好像一个剪纸艺术展览馆。剪纸内容多寓吉祥之意,庄稼、水果和牛、羊、猪、马、狮子、鱼、龟、蛇等都是剪纸的题材。这里有家畜家禽、吉物瑞兽,也有图腾崇拜,其中老虎、狮子是剪纸艺术中最为常见的内容,也是陕北剪纸婆姨最擅长的。 除此之外,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给神龛上剪个门帘贴上,看上去既美观又温馨。各家神龛上的剪纸也各不相同,常用的有三角形、圆形和菱形剪纸, 有的还剪成贯钱、福连、“卍”字等形状,在艺术形式上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最本能的意识反映。 门神剪纸题材也很多,包括镇宅的老虎、狮子、“抓髻娃娃”“扫天婆”“福鹿马”等。此外,灶狗、鸡、鱼、猪、云、马、牛等也寄托着陕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剪纸传承与表现形式
艺术需要传承。笔者根据在塔湾的实地考察发现,剪纸文化艺术的传承主要是依靠代代相传。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习惯一直都在坚持着,但近年外来文化的冲击令人担忧,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再涉及剪纸行业。原因很多,其中这个行业不能够让人生存,市场前景欠佳,只是业余爱好而已应属主要原因。 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是祖祖辈辈传承并遗留下来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面对,寻找新的思路和途径对剪纸进行保护。 在民间剪纸艺术中,主要是以身边的动物、花草、树木为出发点来表现的,大都含有深刻的寓意。其中寓意最为深刻的就是 “蛇盘兔”了。塔湾有这样一句谚语——“蛇盘兔,必定富”,这其中还有更深的内涵:十二属相中,男方属蛇,女方属兔,这样的男女婚配家庭才最和睦幸福。蛇,又称小龙,龙为阳,男性;兔为阴,女性,实际是男女婚配的意思。还有“鹰踏兔”“狗撵兔”,都表现着阴阳结合、生命繁衍的寓意。 在塔湾当地剪纸中,还有“骑猪娃娃”的题材:骑在猪身上的娃娃,一手举鸟(阳),一手举蝎(阴),其中的猪也象征着多子多福。此外“抓髻娃娃”“石榴坐牡丹”“娃娃坐莲花” 等剪纸作品,都包含着祝福新婚夫妇相亲相爱、子孙满堂的含义。
剪纸对刺绣艺术的影响
剪纸不光在窗子上粘贴,而且在生活中广泛运用。这种情况在刺绣等传统技艺中的表现最为明显。 在刺绣时,剪纸往往充当大的模型和“样子”。在塔湾,妇女们的刺绣技艺同样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她们在绣制布玩具时,会先剪出花样,这就是剪纸艺术的延伸。然后把花样贴到布上,再用色线绣出。虽然只是剪出了简单的底样,但也称得上是一幅独立的剪纸艺术品。 刺绣中用到的剪纸通常有枕头花样、鞋花样、针扎样、裹肚花样、被子花样、掸子花样等。老年人用纸剪花时,先快速剪出轮廓,然后精心加以装饰,造型夸张洗炼,内容变化繁多,丰富且有趣,完整地继承了传统民间剪纸神韵。俗话说“三分外形,七分打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老年人,她们对于剪纸的内部装饰极其讲究。一个简单的形象,她们会用剪刀剪出各种花草、云勾、贯钱、月牙、锯齿等纹饰,装扮得神奇可爱,形成了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活态文化标本。 陕北塔湾镇剪纸艺术只是一个点,不可能完全代表整个民间剪纸,它只是黄土文化和陕北民俗的缩影,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人的生活形态。笔者希望能够以剪纸艺术的名义,通过调查走访寻找那些遗失的文化记忆。 借用靳之林教授的话说:“这些都是人类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也就是万物有灵观念的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的过渡。”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只是开端。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