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山歌 在安康地区汉水巴山一带最为流行,是人们在山间耕作、放牧、砍樵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可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2种。高腔山歌音区高,多用假声,有时真假声交替使用。平腔山歌曲调比较优美、柔和、动听。亦可从类型上分为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锣鼓草4种。山歌号子又分为无词号子和有词号子2种。无词号子纯用衬字(即虚词),有模仿自然音响的,也有模拟唢呐单调一高一低,时分时合,一问一答;有词号子则是词短句子长,常常是几个字一句歌词、接唱很长一段无词号子,词一般也是二句到四句,而以衬腔为主。山歌调子有固定的内容、标题和词曲,内容丰富,结构形式多样,音乐语汇绚丽多彩,旋律曲调优美动听,引人入胜。通山歌,泛指一曲多词、可自行填词的通用山歌曲词。是安康地区流行颇为普遍的曲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通山歌的词多用七字五句式,一韵到底,旋律优美、节奏和节拍都比较自由而多变。还有一种通山歌多用七字四句调,曲词和节奏都比较规整、旋律线条比较简单,曲调比较自然质朴。锣鼓草是劳动人民在地头、田间集体劳动时唱的一种山歌。紫阳、镇坪、平利一带流行甚广。一般来讲它的句式和节奏比较规正。因为它是一种加有锣鼓伴奏鼓动人们的劳动情绪,提高人们的劳动效率、解除人们的疲乏而用的一种特殊性劳动歌曲,所以它的音调明快而热烈、流畅而跳跃,借以渲染气氛,增强歌曲的生活情趣。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