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实现“书同文字”,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三人对长期来已经在演化着的大篆文字的字形结构、笔画走向作省改,削繁就简,分别写出《苍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三个小篆样本字书,做到字形规矩,走向匀称,偏旁部首统一,然后由秦王朝把官方统一的标准文字以法令形式推行到全国去,从而取代了六国文字。秦宫殿一号遗址出土的陶文259个、84种,便是秦代推行小篆和大力提倡隶书的物证。汉代曹喜工篆隶,“善悬针垂露,后世则之”;徐干擅长章草,班固称其“笔势殊工,知识读之,莫不叹息”。苏班5岁能书,甚得徐干赏识。汉代兴平人庞人显,工书法,所书《清净濩命得道经》,现存西安碑林。北周的窦庆,袭封陈公,“有姿仪,性和厚,工草隶”。礼泉昭陵碑石众多,有初唐欧阳询书温彦博碑,字体开朗,骨气劲峭,法度严正;有王知敬书李靖碑,笔力韵秀,恭正有力;有褚遂良书房玄龄碑,书法秀逸柔婉,笔力丰满,又微参以隶书,别创一格;有殷仲容书马周碑,赵模书高士廉碑等,这些碑文反映了初唐各流派的书法艺术。近年出土的李孟常碑、吴广碑、周护碑,碑石完好,字迹秀丽。唐俭碑、唐嘉会碑,代表了盛唐书法风格,而且反映了唐代书法从瘦硬向肥厚的发展。长武《昭仁寺碑》为欧阳询书,记载了“义士勇夫,捐身戎阵”的情况,现存大殿前。唐武功人苏廷芝“行书有二王法,当于徐浩行”。三原温可象,书画名重一时。宋代彬县人陶谷,《宋史》称其“多蓄书法、多画,善隶书”。张舜民亦善书,后人评其用笔“兔起鹘落,动静有致”。明代杨震州(彬县人),被誉为“诗、书、画三绝”。清代咸阳书法人才济济,魏毓翁(咸阳人)工书画,程一敬善书法。谢文华,善擘窠书,关中各县及省城商号牌匾多出自他的手笔。兴平人赵可台、王纲、付嵩尤精汉隶小篆。清末关中理学领袖人物之一的三原人贺瑞麟,书艺宗法于颜,深得其奥,楷书结构严谨,行草运笔浑厚敦实。临潼华清池乐善亭石碑,为他于清光绪四年(1878)所书。其子贺伯箴有为“三·一八”死难烈士张仲超表书石和其父的墓志铭书石。三原人数理学家李寿亭,楷书笔力刚劲,结构紧密,三原博物馆存有他书写唐王维《送张少府诗》条幅。礼泉人宋伯鲁,书宗魏晋,尤工小楷。现代书法巨匠于右任(三原人),早年精研六朝碑版,工行、楷,后致力于草书研究改革,其草书融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雄浑奇伟,仪态万千,创中国书坛上著名的“于体”,《李雨田先生墓表》、《王陆一墓志铭》和《标准草书》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墨迹遍布海内外,被誉为一代书圣,其狂草为稀世珍品,丰富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三原人茹欲立,著名书法家,据《宝凤阁随笔》介绍他“精研汉事例,喜临玩碑版”,功力深厚,笔笔不苟,字字质朴,墨迹或碑石,篇篇恭正。于右任伯母《房太夫人行述》墓碑是他所写。民国时期,三原修建临履桥和维修古龙桥记事碑,均系他撰文并书石。泾阳人周伯敏,曾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受舅父于右任熏陶,笔法刚劲有力,流畅秀丽,在全国享有盛名。何天恩(泾阳人)书法以行、草见长,尤其是大写行、草,激情奔放,刚劲苍老,曾为李仪祉书匾额“功在万民”四个大字。 建国后,咸阳地区书法培训、展览活动空前活跃。各地艺术馆、文化宫、俱乐部经营开设举办书法美术学习班、讲座、作品讨论会,并举办展览。1978年“秦岭书画会”成立。1980年咸阳中国画院成立,相继举办书画展览。1984年7月,有9幅美术书法被陕西省送北京参加全国六届美展。同年三原县还举办于右任诞辰105周年书法展。1986年7月市文化局举办“全国十二明星城市书画展”,展出作品178件。1989年9月咸阳市中国画院主办的咸阳风物画展在北京中国画院展览馆展出。1990年9月市文化局、文联、工会联合举办“咸阳百家书画展”在西安美术家画廊展出。 绘画艺术不仅与书法水乳交融,而且和雕塑、篆刻、工艺美术相得益彰。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壁画,风格健朗,反映了秦代绘画艺术特色。秦瓦当,纹饰丰富多彩,篆字挺健。汉代绘画、雕刻高度发展。咸阳博物馆藏玉马、玉狮、玉熊,琢磨精细,光泽柔和,为稀世珍品。汉三千兵马俑,造型逼真,形象生动。茂陵“竹节薰炉”,龙体鎏名,鳞甲灵动、体态矫健。汉墓出土陶俑,人物传神,神态各异。茂陵石雕,气势雄浑,风格纯朴,刻画真实,手法洗练,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珍品。彬县大佛寺造像,刀法平直,质朴凝重,窟内衬托雕刻飞天和舞伎,仙袂飘举,婀娜多姿。唐乾陵壁画,内容丰富,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绘画技巧娴熟,形象生动。《打马球》、《观鸟扑蝉》、《客使图》、《狩猎出行图》、《仪仗出行图》,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对外关系的珍贵史料。三原唐献陵石雕犀牛,以整石刻成,手法大刀阔斧,风格粗犷,线条简练,形态逼真。礼泉唐昭陵的石刻“昭陵六骏”,举世闻名。其中飒露紫浮雕中,丘行恭作侧立状,面容削劲,马头下垂贴近丘行恭,三腿直立,后腿微曲,双目深沉,似在忍受着拔箭的剧烈疼痛。这幅作品采用高浮雕手法,人马半面突出,细部几近镂雕,肌肉突出,使人和马各具不同质感,神形兼备,艺术品位极高。咸阳顺陵石刻立狮,威武壮观,异常精美生动,尤其是高高突起的健壮胸肌,有强烈的坚实感。天禄(又名独角兽)头似鹿,身如牛,头顶有一弯曲独角,有双翅,翅上雕有卷云花纹,足为蹄,尾垂与石座相连。体形高大,为唐代石刻中的上乘之作。宋代彬县人张舜民《跋百子诗画》,对后世影响颇大,不惟“善山水,精题评”,且于画论多有建树,主张“诗画致一”,提倡“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被誉为诗画艺术的金科玉律。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彬县人杨云峰,亦善山水泉林,有《石龙窝写生》、《蒲谷雪夜》等佳作传世。旬邑唐廷铨墓石碑、泾阳安吴堡坟茔石碑楼,雕工精细,气势宏伟,有戏曲故事、民间传说内容,生动逼真,形象感人,实属难得的艺术精品。近代礼泉人宋伯鲁,诗、书、画造诣极深,时人誉为“三绝”。他的山水、花卉作品典雅清秀,自谓“作画如弹琴,必有弦外音,其指法始妙,作诗必有句外音,其意境始高”。 建国后,咸阳市美术活动比较活跃。50年代初期,市、县文化馆陆续建立,馆内成立美术组,辅导美术创作,举办美术学习班、讲座、作品研讨会和改稿会提高作者创作水平。1957年以后,美术创作为政治服务,提倡“写中心、唱中心、画中心,时时事事为中心”。1962年成立了“咸阳市职工美术组”,成员有40余人。同年省美协在咸阳举办画家康师尧画展,展出《公社鸭塘》等百余幅作品,还举办了康师尧美术讲座。1963年余仲志水彩画展在咸阳展出。1972年地区文教局举办首届“咸阳地区国画展”,1974年5月文化局举办“地区农民画展览”,展出作品200余件。1976年举办“地区农业学大寨美术展览”,在旬邑开办剪纸美术学习班,创作作品500余件。1979年文教局在永寿召开民间美术经验交流会,陈列展品2800余件,并推广旬邑、永寿、淳化等县经验。1982年组织儿童画展,送省参展作品200余件,其中有54件获省优秀奖,12幅送北京参加“全国儿童画展”。1984年举办美术观摩评比活动,评出39幅作品送省六届美展办公室,9幅作品送京参加全国六届美展。张水意创作永乐宫壁画《朝阳图》还赴美国展出。1986年前后,温友言个人书画展览在全国各地举行,并曾赴美国、东南亚讲学并展出,海内外电视、报刊媒体多有报道。其所出版《中国美术史稿》、《书学导论》等,从理论上阐述了作者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主张。 建国前咸阳地区仅有三家私人照相馆,各县也只有一两家,主要拍摄人物肖像。建国后,各县文化馆逐步配备摄影干部,辅导群众的摄影艺术活动。50年代,市县文化主管部门多次举办摄影展览,培训人员,促进、繁荣摄影事业。1971年专署文教局首次举办全区摄影展览。1982年,地区文化局举办农村文化摄影人员学习班。1984年4月,市文化局举办庆祝建国35周年书画摄影展览。1986年秦都区承办“西安、咸阳、宝鸡、铜川、延安、汉中六市职工摄影展”,“魏少云从影30年回顾展”,“田园黄山风光摄影展”和“振兴秦都摄影展”。1989年雷计东摄影作品在国际尼康大赛中获铜牌奖。1990年陆康宁摄影作品参加《全国十六届摄影展览》获银牌奖。安克仁《咸阳的考古发现》被评为新华社优秀新闻照片,并参加第三十届荷兰世界新闻片比赛。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