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咸阳杂技艺术源于民间。咸阳、兴平一带广为流传的“高跷”、“狮子舞”、“芯子”等节目均属杂技种类。这种表演艺术技巧性较强,逐步形成了杂技专业。建国以来,各县区杂技班社逐步变成职业性的演出团体,其中颇具盛名者当属兴平县杂技团,演出节目有杂技、马戏、魔术、飞车走壁等,还有乾县、武功等县民间杂技团,节目多,技巧精,远至湖南、广东等地演出,受到观众好评。 兴平县杂技团原名“西北同义马戏团”,1960年4月由兴平县接收,易名“陕西省兴平杂技团”。时有演职人员70余人,演出节目有武术、狮子舞、双爬杆、顶碗、高台赛车等40余个。1973年在武功机场为巴基斯坦飞行员演出,1974年在咸阳为坦桑尼亚、越南、朝鲜、老挝等国来宾专场演出。同年在青海演出,还被电视台录像、报纸报道。1976年在西安庆安公司、革命公园等地为外宾作专场演出。1980年变舞台演出为地面演出,增添了传统马术和飞车走壁节目。1981年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先进集体”,并由电视台两次现场直播。1988年改为大篷演出,以杂技为主,兼插音乐歌舞,受到群众欢迎。1989年演出节目有走钢丝、高车踢碗、杂技、口技、水火流星、秋千飞人等。1990年在咸阳市杂技曲艺小品大赛中,《高台赛车》获一等奖,《水碗》获二等奖,《蹬梯》、《空中飞人》获三等奖。王荣兰、王新利获演员一等奖,姚长江、王云利获二等奖,王群获三等奖。同年7月还为日本奈良友好城市少年访华团专场演出,博得好评。 乾县民间杂技团,是由铁佛乡青年农民组织起来的杂技班社,开始只有六七人,活跃于农闲季节。后来发展较快,至1990年已有28人,设备道具亦较齐全,一些节目质量达到专业水平,剧场广场均能表演。杂技有空中飞人、空中变鸽、车技、扛杆等20多个。武功王飞魔术班社,有2至5人,主要节目有魔术、口技,如百鸟朝凤、阅兵、炮头轰鸣等,多次参加会演,受到观众好评。 咸阳曲艺,早在战国后期已经出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优旃在世并讽刺秦始皇。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言笑。始皇议欲大苑囿,东到函谷关,西到雍陈仓。优旃笑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见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可称史载最早的滑稽说谏曲艺。汉代,经过“文景之治”,人民生活安定,民间乐舞、杂技、说唱艺术蓬勃兴起,出现了百戏繁荣的时代。官方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收集整理这类民间艺术。今在汉茂陵出土的彩塑侏儒俑,就是说唱艺人。说书与小说的兴起是相关的,这些艺术形式,以表演戏谑、滑稽为主的俳优、侏儒,形成说、逗、唱兼备的曲艺最早雏形。 曲子,始于隋唐。唐时,以科白、逗趣的“参军戏”,形成当时以唱为主和以说为主的几种演唱形式。明正德元年(1506)武功状元康海因刘瑾事株连,罢官归里,沉溺山水,以歌咏自娱,为发展本地戏曲、曲艺开创了新局面。据《明史》载:“海与九思同里、同官、同以瑾党败,每相聚沜东户杜间,挟声伎酣饮,制乐造歌曲,自比俳优,以寄其怫郁,九思常费重赀购乐工学琵琶,海掐弹尤善,后人传相仿效。”康海散曲主要收集在《沜东乐府》一书中,集小令套数296首。书中有些作品如《叹世情》等,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清末,王敬一有曲艺专著《羽衣新谱》,是作者在武功时成书。此书共收集曲子223篇,汇书5卷,使用曲调76个。书中序、跋、评文达14篇之多。该书始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终于宣统元年(1909),西安公益书局出版。建国后,咸阳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外来人口增多,文化交流频繁,繁衍了新的曲种。50年代初咸阳城区就有和平茶社、同和茶社、群众茶社和二支书棚等曲艺演出场所,演出曲种除本地的曲子、道情外,还有外来曲艺评书、相声、坠子、河南曲子、山东快书、快板书、渔鼓、荷叶等。这些曲艺短小精悍,讽刺诙谐、风味浓郁,受到群众喜爱。三原民间快板艺人谢茂恭配合宣传《婚姻法》、抗美援朝等运动,编写快板,进行宣传。咸阳文艺改进组,也结合“三反”、“五反”、慰问志愿军伤病员,走上街头,义演宣传。50年代后期,茶社停办,曲艺班子解散。十年“文化大革命”,艺人受迫害,亦无演出场所。80年代,礼泉刘志鹏,利用当地地方戏曲中的“数叛”(亦称“数罗汉”)吸收山东快书的艺术形式,创造出新的曲种——陕西快书。一般由一人演出,表演者手执竹板或四页瓦,边打边说。有时也由数人同演,以唱为主,间以说白。唱词长短不一,可以一韵到底,也可采用花辙,曲目都是短篇。1983年崔存根的快书《都怪我》,姜德华的相声《老院长》,张廉的快书《钱》均获陕西省文化局曲艺会演三等奖。1987年姜德华《传统曲子汇编》获省文化厅收集整理奖,1992年相声《保密与泄密》获文化部、广电部、国家保密局三等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