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西安市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西安豫剧
  2013-1-6 13:36:21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豫剧源出河南。民国26年(1937年),以周海水为领班、汤兰香为主演的太乙班到西安演出,演出剧目有《桃花庵》、《卖苗郎》、《抱琵琶》、《唐知县审诰命》、《九劈杨凡》、《玉虎坠》等,给西安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民国27年(1938年),由马镇先、李光鲜筹资在尚仁路(今解放路)中段建起一座席棚剧场,名为豫秦戏院,特邀以常香玉为首的60多名豫剧演职员来西安演出,班名为豫胜剧社。是年,常香玉16岁,唱念噪音清亮甜润,吐字清晰,武戏能打能翻,赢得广大观众喜爱。民国28年(1939年),由著名豫剧编导及改革家樊粹庭带领的狮吼剧团落户西安。该团主演陈素真有河南梆子大王、豫剧梅兰芳之誉。演出剧目绝大部分系樊粹庭所编导,内容及形式均较新,时人称之为“樊戏”。抗日战争期间,豫剧艺人纷纷到西安谋生,西安成为豫剧活动的一个中心。常香玉、崔兰田等名家的表演艺术从稚嫩走向成熟乃至成为流派,主要是在西安形成的。豫剧界人士把西安称作豫剧的第二故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豫剧逐渐成为西安戏剧中的第二大剧种。崔兰田的兰光剧团、常香玉的香玉剧校回到河南。1952年豫剧艺人曹子道组建的民众豫剧团来西安落户,以演传统剧目为主。此后,民众剧团与狮吼剧团成为西安豫剧的两大支柱,编演了一大批新剧目,如《劈山救母》、《宋景诗与武训》、《邵巧云》、《再生铁》、《杨柳树》等,新生部演出的《红珠女》、《火焰山》、《杨满堂》等,在观众中有很大影响。1971年狮吼、民众两团合并,成立西安市豫剧团,成为西安市最大的戏曲团体之一。80年代,豫剧恢复上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上座率极高。创作上演了《横云岭》、《银河曲》、《将军恨》等一批现代戏,参加省、市会演及戏剧节,获得多项奖励。
[演出团体]
 【狮吼剧团】 民国23年(1934年),樊粹庭在河南开封创办豫声剧院。民国27年(1938年),樊取“醒狮猛吼”之意,改豫声剧院为狮吼剧团,以旅行演出方式宣传抗战,激发群众爱国热情,并吸收青年随团学戏,剧团辗转至西安后,几濒停顿。民国31年(1942年),樊招收一些豫籍难童,聘京剧演员韩盛岫为教练,以科班方式办起狮吼儿童剧团,在贫民窟中坚持训练,恢复演出。其后数年间,训练与演出并行。所演剧目大多由樊粹庭编导,在表演、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演出严肃认真,以武戏著称于时,形成严整蓬勃的舞台作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1953年赴朝慰问演出。1954年招收一批新学生,经数年培养,成为剧团第一演出队,其主要剧目《劈山救母》、《红珠女》、《王佐断臂》、《杨满堂》等久演不衰。1956年,演出一队以《王佐断臂》和《打焦赞》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会演,剧本、导演、音乐、演出均获一等奖。主演张敬盟、赵国瑞、何尚达、邢枫云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赴京演出。1961年与民众剧社合并成为西安市豫剧团,次年又恢复原建制和名称。“文化大革命”中曾改称红卫豫剧团。1971年再次与民众剧社合并为西安市豫剧团。
【威华剧社】 民国32年(1943年),庞凤鸣仿效樊粹庭的狮吼儿童剧团,创建于西安。招收豫籍难童40多名,聘石保升、聂良卿等为教师,在北关二马路一席棚场内进行艺术训练。民国34年(1945年)到河南演出,从此离开西安。
【灾童剧社】 全名河南留陕灾童戏剧学社,民国34年(1945年)孙珪璋(孙老七)创建于西安。有男女学员50多名。常演剧目以樊戏为主,有《红拂女》、《香囊记》、《棠棣之花》、《二度梅》、《西厢记》、《凌云志》等。台风严整,集体艺术较强,在西安颇有影响。民国37年(1948年)赴成都演出,从此离开西安。
【双兴剧团】 民国37年(1948年),盖国聚创建于西安。聘江永福、马崇仁为教练,主演多由临时邀请的演员担任,演出水平较低。1958年西安市文化局对该剧团进行整顿,阵容有所加强。同年改名西安市新鸣豫剧团。演出《搜书院》、《两个女红军》等剧,受到观众欢迎。后支援青海,落户西宁市。
【香玉剧社】 民国37年(1948年),豫剧名演员常香玉在西安创建私立香玉剧校。次年迁至兰州,改名香玉剧社。1950年回到西安。1951年,常香玉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提出“为捐献一架飞机”义演的目标,巡回于西北、中南、华南各地,历时半年,完成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1架的任务,受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西北文化部的表彰奖励,常香玉获“爱国艺人”称号。1952年剧社由民营改为民办公助,常香玉为社长。常演剧目有《花木兰》、《拷红》、《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邵巧云》、《铡美案》、《南阳关》、《秦雪梅吊孝》、《志愿军未婚妻》等。1952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戏剧会演,常香玉获荣誉奖,1953年赴朝鲜慰问演出。1955年夏,经河南省与陕西省协商,全社迁至河南,加盟河南豫剧院。
【兰光剧社】 1949年由名演员崔兰田同其夫周光灿创建于西安,崔任社长,周任副社长,社址在西安国民剧院(今胜利剧场)。常演剧目有《桃花庵》、《二度梅》、《秦雪梅》、《金碧侠》、《安安送米》、《黄桂香推磨》、《卖苗郎》等。1950年赴郑州演出,1951年落户于安阳市。
【民众剧社】 1950年,曹子道组建于三原县,1952年落户西安。所演剧目多为豫剧传统戏,先后邀请阎立品、宋淑云、陈忠、马兰香等到剧社短期演出。1954年,张凤云(旦角)、张银花(小生)加入剧社,使演员阵容增强。1955年进行民主选举,成立社委会,曹子道任社长。1956年参加陕西省首届戏剧会演,演出《唐知县审诰命》、《哭剑》,获演出二等奖,曹子道、张银花获演员一等奖,张凤云、巩金玉获二等奖。1957年演出《柳毅传书》,因在剧本、导演、表演、音乐、舞美诸方面有所创新,受到观众欢迎。1959年,以现代戏《长征》参加西北五省区戏剧会演,还演出《粉妆楼》、《李月英》、《园觉庵》、《状元打更》等新剧目,均有一定影响。1961年与狮吼剧团合并为西安市豫剧团。“文化大革命”中曾改称抗大豫剧团。1971年复与狮吼剧团合并为西安市豫剧团。
【西安市豫剧团】 1971年8月,由原狮吼豫剧团、民众豫剧团合并而成。1972年西安市文艺战士训练班中豫剧班76名教职员及学生并入。1973年转为全民所有制。1980年被批准为县团级单位。团管剧场两个:民乐园剧场、胜利剧场。该团以武戏见长的狮吼和以唱功见长的民众两团融合,实力强大,阵容整齐,行当齐全,在陕西乃至全国有很高声誉。1971~1976年,排演上演的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平原作战》、《杜鹃山》、《龙江颂》、《红云岗》、《山鹰》、《新人骏马》、《山村新人》、《审椅子》等。1977年后,恢复排演《逼上梁山》、《王佐断臂》、《狸猫换太子》、《假婿乘龙》、《女中魁》、《红珠女》、《无敌楼》、《樊梨花归唐》、《费姐》、《劈山救母》、《挑袍》、《蝶恋花》、《朝阳沟》、《甜密的事业》等,创作排演《横云岭》、《将军恨》等。1981年和198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唱片社两度来陕,为该团录制《逼上梁山》等十余部剧目的主要唱段。1988年,参加全国豫剧中青年电视大奖赛,赵峰、吕荣华获最佳演员奖,靳湘云、常春荣、张福社获银屏奖。1990年团内有一级演员3名,二级演员、编剧、导演、作曲、舞美20余名,三级职称60余名。剧团除经常在陕西各地演出外,还曾赴河南、山西、山东、甘肃、青海等省区进行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各界欢迎和好评。
[剧目]
【凌云志】 豫剧创作剧目。樊粹庭编剧。此剧为樊粹庭处女作,豫声剧院民国24年(1935年)首演。樊后来回忆说:“三五年春,我仰慕陕西易俗社,开始学编新戏,第一个处女作《凌云志》大得各界欢迎,每场座无虚席。”
【女贞花】 豫剧创作剧目。樊粹庭编剧。狮吼剧团民国25年(1936年)首演,陈素贞主演。反映了书生陈绿琴与麻疯女邱丽玉忠贞不渝的爱情。
【涤耻血】 豫剧创作剧目。樊粹庭编剧。此剧情节曲折,行当齐全,文武并重,尤为刀马旦之唱做重工戏。陈素贞主演。豫声剧院民国25年(1936年)首演。《河南民报》评价说:“全场座满几无立锥之地。该剧新编情节甚合时代之要求,以古典的剧情,指出时代青年应走之途径,尤为难能可贵。每幕之深刻剧情,颇使观众百看不厌。”
【巾帼侠】 豫剧创作剧目。樊粹庭编剧。狮吼剧团民国27年(1938年)首演,陈素贞主演。反映了女侠罗剑琴胸怀大义、歼灭寇仇的果敢精神。
【无敌楼】 豫剧创作剧目,樊粹庭编剧。民国35年(1946年)首演。剧情曲折,表演细腻,阵容强大,武打整齐。上演后轰动古城,场场爆满。
【红珠女】 豫剧创作剧目。樊粹庭据民间传说“鹬蚌相争”的故事编剧。此剧是以生、旦为主的文武带打戏。狮吼豫剧团民国36年(1947年)首演。演出后红极一时。
【王佐断臂】 樊粹庭据京剧《八大锤》改编。这是一出以文、武须生、小生、老旦为主的唱、念、做、打并重戏。狮吼剧团1955年首演。195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剧本改编一等奖,演出一等奖,音乐演奏一等奖,导演一等奖。扮演王佐的张敬盟,扮演陆文龙的何尚达,扮演乳娘的赵国瑞均获演员一等奖。
【唐知县审诰命】 豫剧传统戏。西安市民众剧团集体改编,段梦龄执笔。民众剧社1956年首演,巩金玉饰唐成,张银花饰诰命夫人。参加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剧本改编、演出、导演、音乐演奏均获二等奖。
【花木兰】 新编古装戏。取材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该剧塑造了花木兰的形象,突破了“女子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富有传奇色彩。

编辑:秦人
西安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杜公祠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 西安旅游景点介绍:西安古城墙
西安旅游景点介绍:西安玉祥门 西安景点介绍:西安文景公园 西安旅游景点介绍:西安大慈恩寺
西安旅游景点介绍:西安张学良公 西安旅游景点介绍:西安事变旧址 西安景点介绍:高冠瀑布
西安之城墙 西安景点介绍:韩城市博物馆 西安旅游景点介绍:西安大明宫遗
西安旅游景点介绍:西安钟楼 西安旅游景点介绍:西安鼓楼 西安景点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安市美食 更多
西安小吃之蒸碗
西安小吃之蜂蜜凉粽子
樊记腊汁肉夹馍 西安小吃之蒸碗
口味地道的陕西蒜沾 西安烩麻食
陕西古典名菜三皮丝 皮簿筋软贾三灌汤包
做一顿美味的牛肉烩 陕西冷食:面鱼子
红烧牛肉面 担担面
西安市特产 更多
西安户县农民画
西安腊羊牛肉
西安景泰蓝 西安户县农民画
西安秦兵马俑仿制品 西安秦铜车马仿制品
西安唐三彩仿制品 西安唐壁画摹本
西安碑林碑碣拓片 西安古瓦当拓片及仿
西安扎染 西安刺绣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华阴西王“华山红社火”血故事[图]
·陕北安塞腰鼓
·安塞剪纸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城走(竹)马戏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蒲城斗子旗(蒲城斗旗)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草编艺术(麦秆画、麦草画)
最新更新  
·西安评剧
·西安京剧
·西安越剧
·西安蒲剧
·西安话剧与儿童剧
·西安歌剧与舞剧
·西安皮影戏
·西安木偶戏(傀儡戏)
·西安市皮影戏与木偶戏演出团体
·唐宋宫廷的高雅音乐——西安古乐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