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同治、光绪年间,著名蒲剧演员侯俊山先后率全盛班、金盛班到西安演出。民国4年(1915年),蒲剧花脸郭宝臣再次到西安演出,并受聘于易俗社当教练。从此,蒲剧到西安活动渐趋频繁。民国5年(1916年),蒲剧艺人杨登云带领一个60多人的戏班到西安参加“山西会馆”成立活动,在华晋舞台演出。民国6年(1917年),汾城的康东杨戏班到西安,与杨登云联合演出。同时,杨登云又从同州一个秦腔戏班邀请来他的全部武行演员参加演出,演员人数达150多人。这是蒲剧在西安首次盛大的活动。后遇“西安围城”,剧团停演,蒲剧艺人陆续离散。民国24年(1935年),杨登云又带领新组织的云升班到西安,与秦腔戏班牖民班同台演出。民国25年(1936年),赵景元在西安组建景明社,在山西会馆演出。年底,由旅居西安的山西著名人士景梅九主持,李少白出面,创建唐风社。次年春天,杨登云又以其在西安的班底为基础,建立以景梅九为董事长的晋风社。两个班社,分别代表了蒲剧南、西两个流派。南路戏演出剧目局限于传统的“二十四大本”,表演上强调正统;西路戏则不拘一格,富于革新精神。民国26年(1937年)后,日寇占领晋南。蒲剧名流纷纷到西安加入唐风、晋风两社,在案板街南口、盐店街五省会馆和梁家牌楼山西会馆演出。蒲剧与西安主要地方剧种秦腔等艺术交流频繁,相互影响较为深远。唐风社解散、晋风社离开西安后,西安从此没有蒲剧团。50~80年代,山西蒲剧团多次到西安演出,稷山、临汾、万荣、运城、新绛、闻喜、永济蒲剧团等,也到西安演出过。他们的演出,为秦晋艺术交流谱写了新的篇章。 【唐风社】 蒲剧班社。民国25年(1936年)创建于西安。山西李少白任社长。社址设梁家牌楼山西会馆。演出剧目有《明公断》、《对菱花》、《庆顶珠》、《对银壶》、《木楠寺》、《明月楼》、《六月雪》、《舍饭》等。民国31年(1942年)解散,部分演员搭班晋风社。 【晋风社】 民国26年(1937年)杨登云创建于西安,自任社长。一年后,剧社转让给王汉三;民国33年(1944年)又转让给李文中。演出剧目有《杀驿》、《挂画》、《山棠邑》、《出五关》、《古城会》、《独木关》、《八蜡庙》、《凤仪亭》、《杀狗》等。民国34年(1945年),晋风社改名虞风社。西安解放后,西安市接管虞风社,成立新的理事会,阎逢春、筱月来、王秀兰被选为理事,排演了《白毛女》、《大家喜欢》、《穷人恨》等革命戏剧,使蒲剧这一古老剧种面貌一新。1950年,山西派人交涉,将虞风社主要演员接回山西,成立了山西省蒲剧学社。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