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话剧] 西安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话剧。最早在阎甘园家庭剧团演出过。后来经刘尚达、唐得源、李瑞阳、封至模等人倡议,西安高中、中山中学、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女子师范等学校常在校园里演出话剧,偶尔也在社会上公演。演出剧目有《可怜的悲迦》、《醉了》、《父归》、《屏风后》、《一片爱国心》、《压迫》、《五奎桥》等。随之出现了血花剧团、黄河社、民众剧社等业余演出团体,演出剧目有《新闻记者》、《青春的悲哀》、《五卅血泪》、《卧薪尝胆》、《兰芝与仲卿》、《不识字的母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话剧在诸剧种中脱颖而出,蓬勃发展。1953年,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与中共西北党校文工室合并,建立西安第一个话剧专业团体西北人民话剧团,后改名为西安人民话剧团、西安话剧院。该院注重队伍建设和剧目建设,为西安话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许多有质量有影响的话剧剧目,使西安话剧舞台丰富多采,受到观众喜爱。 【西安话剧院】 前身为西北人民话剧团。1953年在西安建立。1954年改名为西安人民话剧团。建址于雁塔路北段。1960年改名为西安话剧院。该院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卓越才能的编、导、演及舞美人才,在观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1958年至1980年先后开办五期演员训练班,培训学员100多名。全院有40余人获高级技术职称,4人享受国家专家补贴。 剧院始终重视剧目建设,先后演出中外古今不同题材的剧目180多个,其中著名剧目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孔雀胆》、《风雪夜归人》、《丽人行》、《七十二家房客》、《骆驼祥子》、《蔡文姬》、《胆剑篇》、《甲午海战》、《万水千山》、《红色风暴》、《把一切献给党》、《青春之歌》、《春风吹到诺敏河》、《新局长到来之前》、《革命的一家》、《槐树庄》、《妇女代表》、《霓红灯下的哨兵》、《杜鹃山》、《青年一代》、《千万不要忘记》、《龙马精神》、《艳阳天》、《第二个春天》、《枫叶红了的时候》、《于无声处》、《陈毅市长》、《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明月初照人》、《金子》、《高山下的花环》等;外国名剧有《曙光照耀着莫斯科》、《幸福》、《尤利斯·伏契克》、《列宁与第二代》、《中锋在黎明中死去》、《带枪的人》、《牛虻》、《叶尔绍夫兄弟》、《赤道战鼓》、《大臣夫人》、《终成眷属》、《灵与肉》、《安娜·桂斯蒂》等。该院自己创作和改编的剧目有《如兄如弟》、《尖兵在草原》、《巴山红浪》、《红日照终南》、《山花烂漫》、《车站新风》、《卧虎镇》、《延水长》、《西安事变》、《秀才遇见兵》、《彭德怀》、《小长安》、《三十六任队长》、《将军巷一号》、《真真假假》、《毛泽东的故事》、《在和平的日子里》、《红岩》、《海岛女民兵》、《巍巍昆仑》、《白莲花传奇》等。特别重视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在着力塑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陈毅、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舞台艺术形象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突出成绩。 西安话剧院不仅在西安享有盛名,而且已成为全国一流的话剧艺术表演团体。剧院参加全国和省、市各类演出活动,多次获得荣誉。如1979年,《西安事变》赴京参加文化部举行的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演出一等奖。1982年,《巍巍昆仑》赴京汇报演期间,在中南海怀仁堂进行了专场演出,并应邀赴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85年,《终成眷属》参加上海举行的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首场演出,曹禺题词:“西安话剧院演出《终成眷属》,为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添了光彩。” 【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 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军政治部文工团,成立于民国37年(1948年)。次年改建为陕西省军区文工团。1955年改建为陕西省话剧团。1960年改名为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建院以后,创作、改编、演出150多个大型剧目,代表剧目有《保卫延安》、《患难之交》、《红都儿女》、《桃花扇》、《西望长安》、《一双绣花鞋》、《情报处长》、《火热的心》、《女人的一生》、《驯悍记》、《情祭》等。多次参加西北军区和陕西省举办的戏剧会演,获得奖励。先后举办四期演员训练班,多数毕业生成为该剧院主力,有的成为西安电影制片厂、陕西省电视台、空军政治部话剧团的艺术骨干。 【阎甘园家庭剧团】 著名学者阎甘园的家庭剧团民国9年(1920年)创立,自任团长、编剧、导演,其妻赵云阁、儿子阎履初、阎秉初、阎重楼和女儿阎郁芳、孙女阎芙蓉等任演员。1918~1928年,阎创作的剧本有《车夫婚姻》、《没有话说》、《丙寅兵灾之一瞥》、《木兰从军》等,多数以话剧形式在西安南院门“洗心所”场地演出,一时轰动古城。1923年,在家庭剧团基础上扩建,组成化妆讲演团,阎任团长,演员吸收了一些戏剧爱好者。演出剧目有新编剧《可怜闺里月》、《少奶奶的扇子》等。演出地点多在青年会礼堂和易俗社剧场。民国13年(1924年)讲演团解散。 【如兄如弟】 话剧创作剧目。苏一萍编剧。西安话剧团1954年首演。1956年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获演出二等奖及多种单项奖。 【山花烂漫】 话剧剧目。西安话剧院集体创作,黄悌、万一等执笔。该剧根据西北国棉一厂劳模赵梦桃的事迹编写。西安话剧院1964年首演,被评为陕西省戏剧观摩演出优秀剧目。 【车站新风】 话剧创作剧目。西安话剧院集体创作,黄悌、万一、邹文林、葛瑞五执笔。西安话剧院1965年首演。同年10月应文化部邀请与《山花烂漫》剧组一起赴京演出。演出52场,观众6万多人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等发表评论文章,充分肯定了二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西安事变】 原名《怒火西安》。话剧创作剧目。西安市话剧团集体创作,曹一行、黄天汀、熙化冰执笔。西安话剧院1978年首演。1979年赴京参加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演出一等奖。 【秀才遇见兵】 话剧创作剧目。万一、朗可、张痴编剧。西安话剧院1986年首演。1987年参加陕西省首届艺术节,获演出二等奖和多个单项奖。 【巍巍昆仑】 话剧改编剧目。西安话剧院据东生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西安话剧院1981年首演。1982年1月应文化部邀请赴京汇报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国剧协、文化部艺术局为该剧召开了座谈会。 【小长安】 话剧创作剧目。李志杰编剧。西安话剧院1986年首演。1987年参加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演出,获得好评。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