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秧歌盛行于关中韩城、渭南、华县等地,西安及其以西各县也有流行。 清咸丰年间关中已有秧歌活动。有的秧歌艺人组班到宝鸡、兰州等地演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关中秧歌名角有韩城的白广才、卫百福,渭南的李彦英、王寿仁,华县的梁化龙、范志英、蒋忠明。民国15年(1926)春节,丑角艺人建德和天保,分别率领秧歌班唱对台戏,吸引了方圆百里观众。30年代后期有战乱,秧歌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中秧歌恢复活动。1979年由张祯祥编导、韩城县文化馆宣传队演出的《丰收乐》,参加陕西省群众文艺会演,获创作演出甲等奖。 关中秧歌唱腔音乐为民歌体制。唱腔曲调有四种:民歌调、秧歌调、专曲调、快板调。唱腔音乐以徵调式为最多,其次是宫、商、羽等调式。音阶多为123456 7 1,4、7二音的变化与秦腔相同。一些五声音阶的曲调,旋律多数比较欢快活跃。 打击乐是传统秧歌戏的惟一体伴奏乐,主要有小(大)鼓、小(大)铙、小锣、大锣等,韩城等地演出秧歌戏只用大锣(社火锣)、暴鼓、马锣等3件,乐队3人。 20世纪50年代后,关中秧歌搬上大戏舞台,伴奏音乐增加了板胡、二胡、三弦、笛子和暴鼓、牙子、梆子、碰铃、手锣、勾锣等,乐队9人以上。关中秧歌的锣鼓经尚少,主要有〔开场〕〔三滴水〕〔二折〕等。关中秧歌剧目主要有《白本熬活》《石榴娃烧火》《张先生拜年》《货郎算账》《织手巾》《摘豆角》《十杯酒》《摸骨牌》《上楼台》等120余本。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