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西北行政区的建立,陕西的摄影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一是照相馆的增设。西北军政委员会新闻局新闻摄影科,是解放后西北和陕西成立的第一个摄影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向新华通讯社和陕西省及所属各市的报刊提供新闻照片。摄影科负责人黄修一,摄影记者有茹遂初、倪翰章、王培畴、吴铮、卫王象、刘文键、郑福钦等,摄影科位于西安市北大街(今省美协所在地)。摄影科除出版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单幅画页外,又积极筹办画报(以图片为主),报道国家大事和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1951年秋,新华社西北分社成立摄影组,有十余名记者。陕西人民出版社也建立了摄影组。1949年,宝鸡解放时,随军记者拍摄的扶眉战役的场面和挺进宝鸡的新闻照片,为历史留下极为珍贵的资料。这些照片已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形象化教材。 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的照相馆行业发生了根本变化。1956年,陕西照相行业空前发展,增添了设备,改善了职工劳动条件。西安市照相行业划分为四个中心店,实行分片管理,网点分布趋向合理。解放路照相馆任胡雅斋为经理,白宫摄影社任敬维华为经理,大芳照相馆任薛京一为经理,北大街照相馆任朱民权为经理。为了把城内过于集中的大店合理分散,将白宫摄影社迁至西大街桥梓口一带,更名为红岩照相馆;英华照相馆迁至西影路西口,更名为雁塔照相馆;罗庆云照相馆迁至南关,更名为新影照相馆。同时在纺织城、小寨、土门等地区新建了一些国营照相服务部。为解决人员缺乏问题,1958年西安市招收300余名有志摄影事业的女青年,充实照相行业。1962年,市上成立了西安市照相中心店,统一领导全市照相行业。对下设6个中心核算店附近的50个门点分片管理,全市照相行业有从业人员800余人。1963年,中心店组成了照相技术研究会,总结经验,编写教材,搞技术培训,颁发了照相业技术等级标准,照相行业技术开始规范化、标准化。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陕西摄影工作者有了学习理论、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的愿望。1956年秋,陕西日报社、西安日报社、陕西工人报社、陕西农民报社、新华社西安分社、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市文化局、西安市总工会以及驻陕空军部队等部门的摄影工作者20余人发起组成西安摄影学会,选举丁一、杨廷良、姜国宪、马毅、卫王象、俞少逸、张允明为常务理事;俞少逸为主席,丁一、杨廷良为副主席。西安地区各机关单位大部分摄影工作者都参加了学会,计有会员六七十人,经费由西安市文化局批拨。学会于1957年夏在东大街原中苏友好协会旧址前厅举办第一届摄影展览,150余幅展品按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文教、部队生活、文物考古、人像艺术、风光、花鸟依次排列,展期七天,不收门票,观者达3万多人次。展品纸张、材料和设备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免费提供。展览结束后,该社精选作品,编出了摄影作品画片集出版。1958年春,学会在北大街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所在地举办第二次展览,规模略同第一次。1960年,中国摄影学会在西安筹备成立陕西分会期间,西安摄影学会主席俞少逸将学会一切手续移交陕西摄影学会筹委会,并报西安市文化局备案。从此,西安摄影学会工作从分散走向集中,开始了新阶段。 1961年11月24日,中国摄影家学会陕西分会筹备委员会在西安成立。主任林理明(省文化局副局长兼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副主任胡旭(省广播局副局长兼陕西电视台台长)、韩维琴(市文化局局长)、杨青(长安美术出版社社长),常务理事秋晨、张兴斌、安康、王凌。办公地址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李宏发驻会,日常活动经费由陕西人民出版社负担,专项活动经费由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负担,筹委会发展会员97名。 1965年至1978年间,受“文化大革命 ”影响,摄影学会活动较少。省文化局为了促进全省摄影艺术事业,于1971年成立了陕西省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1979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宣布恢复活动。1981年初,经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批准,筹备成立中国摄影家协会陕西分会。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赵谭冰任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刘士贞、王天良任副组长。同年2月26日,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陕西省文化局招待所召开,选出协会主席赵谭冰(后由杨青代理),副主席王天育、卫王象、杨克宽,秘书长姜国宪。1984年经省编制办公室批准,在原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基础上成立了陕西省摄影艺术研究工作室,编制14人,主要任务是研究摄影艺术、举办摄影展览、培训摄影人员和组织摄影活动。 1978年,西安市照相行业与市农工商公司合作,派专人赴广州、武汉等地与港商洽谈,搞横向联营,由香港国际贸易公司引进美国柯达彩色冲晒大型新设备,遂于1980年创办了西安第一家合资企业——西京彩色摄影服务中心。随着文物事业的发展,陕西文物摄影队伍日益壮大。西北地区文物清理队、历史博物馆、省文馆会等二三十名文物摄影人员拍摄的文物发掘资料,为科研、冶金、文化艺术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物摄影力量再度加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分别确定专职摄影人员两名,西安半坡博物馆一名,省考古研究所三名。摄影器材大都有了更新。碑林博物馆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摄影灯光设备。全省各地(市)、县级博物馆,从20世纪70年代陆续购置了照相机,配备了专职摄影人员。文物摄影工作者拍摄的《秦兵马俑图录》、《长安瑰宝》、《半坡遗址》、《西安文物与古迹》、《陕西古代雕刻》、《千年古都》、《唐陵石刻》等成为珍贵的历史图片。张允明、张斌元、刘士贞、罗忠民、郑天禹、翟永润等是这些摄影工作者的代表。 1963年至1990年,陕西摄影界先后组织力量到北京、上海考察学习,引进了立体摄影机,以及影像合成、彩色冲洗、摄影喷绘等先进技艺。1984年,西安市照相行业又新建起西安照相馆,员工170余人,月营业额26万元。该馆被国家商业部选定为全国高级摄影技术培训站。同时,一批大型彩色摄影冲晒企业陆续开业。1990年,全市有45家已装有彩色冲扩机,冲晒网点231处,从业者1664人。 从1958年至1990年,西安市照相行业举办各种影展18次,展出作品2800余幅,评出优秀作品360幅。参加省、市和全国影展的900幅作品中,有45幅获奖。按商业部颁定标准,全市评定一至二级技工436人,四至五级技师90人,一至三级技师445人,特三级以上高级技师22人。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