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陕甘宁边区魔术杂技(2)
  2013-11-17 13:15:59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四 延安杂技团
    1942年2月,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根据战争形势和抗日宣传需要,决定将延安业余杂技团与西北青年文化工作团合并,正式成立延安杂技团,任命宗池为团长,原青年文化工作团副团长艾其华为副团长,原青年文化工作团指导员浦正文任指导员,齐瑞棠为剧务兼滑稽教员,张金奎为教练。全团编为三个队:杂技队、秦腔演员队、乐队,共150余人。主要演出杂技、魔术和秦腔。至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专业杂技艺术团在延安正式诞生。
    延安杂技团正式成为中共中央直属文艺团体。经费由中央财经办事处借给,团址建在延安文化沟(即大砭沟)。延安杂技团成立后首先成立了学员班。张金奎制定培训计划,制作训练器材,安排训练内容,手把手教学员练节目。每天学员除了训练基本功、练单项节目外,还要学政治、学文化课。他同学员一起摸爬滚翻,言传身教,学员班的第一批主要学员有:常增礼、郝克新、高庆丰、孟晋、丰凯玲、白国文等。
    延安杂技团成立后共排练杂技、武术、魔术节目40余个,大型演出百余场,小型慰问及联欢演出不计其数,当时演出的主要杂技节目有:《刀门地圈》《钻三圈》《云锣子》《大武术》《集体小武术》《千斤担》《踩大绳》《顶碗·板凳面》《水火流星》《空中小吊子》《打花棍》《杂耍》等。魔术节目有:《六块板》《罗圈变幻》《百宝箱》《九莲灯》《传丹》《三仙归洞》《摘豆》《扇变活鸟》《翻襄子》等20余种。
    杂技团演员全都来自红军、八路军,年龄最大三十出头,最小12岁。他们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边生产边战斗口号,边生产,边排练,边演出,度过了艰苦岁月,逐步成为一支优秀的文艺演出队伍。
五 延安杂技团与西北文艺工作团合并
    1943年春,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延安杂技团实行精兵简政,将150人精简到60人,张金奎及其所培养的两批学生全部留下。1943年5月,又将西北文艺工作团、边区艺术学校同延安杂技团合并,统称西北文工团,延安杂技团称西北文工团杂技组,并充实了十几名边区艺术学校的学生。
    1944年,杂技组投入延安掀起的大生产运动,全体同志在张金奎带领下,组成伐树组,自制长把铁斧,进驻南泥湾深山老林。他们住的是黑窑洞,吃的是白水煮萝卜、山药蛋,每天工作十几小时,为延安火柴厂提供生产原料。在五个月的大生产运动中,还坚持排练节目,就地取材,排练出《中幡》《扛竿》《扛散梯》等节目,同年6月杂技组撤出南泥湾。
    1944年初,杂技组随西北文艺工作团赴陇东、延安、桥林等地巡回公演,公家不给一分钱,门票收入全部支付生活、演出开支。他们20多人背着背包、道具,在张金奎、刘蓬洁的带领下,深入陕北的偏僻山区演出,所到之处,一角钱一张的门票立刻被抢购一空,演出深受陕北人民欢迎。
六 参加解放战争转战关中
    1947年3月,蒋介石、胡宗南对延安发动重点进攻。为了保存力量,同年3月19日我军撤出延安。杂技组随西北文艺工作团离开延安,转战关中地区。演员们与部队一起参加战斗,解放旬邑县,活捉其县长,打开监狱,释放劳苦大众。他们不论到国统区还是新解放区,总是利用短暂的整休时间,进行宣传鼓动演出,并且书写标语、画地图、做统计表,宣传我军战绩。由于笨重的道具全部改成轻装,只能演“身上带的”杂技节目。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想方设法为群众多演节目。杂技组随西北文艺工作团到靖边,又跟彭德怀指挥部前进,直到沙家店战役胜利后的1949年才回到延安。
七 延安西北儿童剧团
    延安整风后,西北局决定在原杂技组的基础上,成立以杂技为主的综合性专业团体——延安西北儿童剧团。
    1948年2月,张金奎到绥德为儿童剧团招生,他将五个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带回延安,以后又招收十几个娃娃。从此,张金奎又开始培养延安第三批杂技学员。1948年8月,延安西北儿童剧团正式成立,团长张明坦,副团长李政明,总务科长延洛夫,政治教员陈若飞,教练张金奎,生活干事杜明祥,全团编制40余人。剧团除了训练杂技基本功外,还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练打靶),并开了舞蹈课、音乐课,学习表演、美术等。经过半年严格训练,这些战争中的孤儿,变成了延安时期第三代杂技小演员。
    党中央及西北局领导批准儿童剧团学员享有西北保育院的同等待遇。贺龙亲切地鼓励孩子们“好好练功,人民需要”。儿童剧团第一批舞台设备是贺龙、习仲勋批钱,由我军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代表专购的,并闯过重重封锁线,用毛驴运回延安的。
    1948年8月,儿童剧团在王家坪向总部作汇报演出。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坐在长凳上观看小演员表演。演出节目有《顶碗》《走钢丝》《柔术》《大武术》《小武术》《钻圈》《倒立技巧》《杂耍》及滑稽,还表演了舞蹈《手铃舞》等。演出结束,首长用战利品招待孩子们,并亲摘果子给孩子们吃。会餐以后,贺龙用缴获来的十轮大卡车送孩子们回团,并鼓励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学本领,等全国解放后给你们建个大大的马戏团,到全中国和全世界去表演。”1949年8月,西北儿童剧团随西北局离开延安,到西安迎接全中国解放后的第一个国庆节。
八 杂技魔术滑稽节目
    1937—1948年间在延安演出的杂技节目,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这些节目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延安业余杂技团成立后,演出节目大部分是根据战争需要自编、自导、自演,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第二阶段,延安杂技团成立后,重点是整理、改革、演出民族民间传统杂技节目。
(一) 杂技
    口技 口技是延安业余杂技团演出的主要节目。延安时期最早将口技搬上舞台表演的是王地子。当时表演的口技有三大特点,一是自编自演,二是不用道具,三是根据每场演出的对象确定一个主题。有模仿动物飞禽啼鸣的,也有模仿地方方言的。王地子表演的口技没有扩大器,靠声音模拟,在表演上融进了幽默、风趣的喜剧风格,有滑稽口技的色彩。他学说的方言有广东客家话、四川话、湖南话、淮安话、山东话、南京话、上海话等。杨啸空设计表演的口技《杀猪》,从哄圈、赶猪、捉猪、捆猪直到杀猪,用声音模拟全过程;还有《狗咬狗》《鸡打鸣》等小节目十分吸引人,其中《鸡打鸣》表演尤为生动,表现一只雄鸡高叫引来了远近数十只雄鸡的啼鸣。
    舞花枪与对花枪 舞花枪是黎静单独表演的武术节目,亦称少林花枪。延安业余杂技团成立后,黎静又将独耍花枪改为对花枪,与郭宝田合作演出。这组花枪是从少林花枪起式到收式四十八组动作及表演拳术中选取的一部分动作编排出来的。
    手的三绝 这是延安时期钟灵创作的表演节目。一绝,是将大拇指压在手腕上。二绝是将双手十指对上,对指穿孔,首先中指从食指孔下穿过,使双手反背成佛手状。三绝是口能容拳。
    油锤掼顶 这个硬气功节目是由边疆表演的。首先,演员仰面躺在地面,将一大石板放置在腹部,另一人持铁锤猛击石板,将其击碎,而石板下的人完好无伤。然后,又将砖放在头上,再用铁锤将头上砖块击碎。
    飞 叉 飞叉是张金奎从小练的看家节目。飞叉的基本要求是,舞叉应用臂、肩、腿,使叉在周身滚动,不得用手抓。表演主要过程是:表演者首先将叉抛高接住,大转身,人转叉围绕演员立转。而后双操、单操、双腿鞭马、腰串、单筛、过脑、双盘根、单盘根、前踢、踏步单踢、钻裆踢、偏踢、单打涡、拐线、绕腕儿、双抱月、单抱月、筋斗踢。这套飞叉动作,是张金奎小时候站在一张方桌上练出来的,后来教给他的学生刘定标。
    钻 圈 钻圈包括刀门、地圈、火圈,又称刀门地圈,是延安时期三代杂技演员的主要节目。钻圈是汉代的技艺表演,即张衡在《西京赋》中提到的杂技表演中的“冲狭燕跃”,冲狭是“钻席筒”的古称。钻圈就是从“冲狭”发展而来的,在延安演的钻圈是将钻圈、钻火圈、钻刀圈及叼碗钻席筒的动作,结合到一起表演。第一组动作是钻圈,第二组动作是钻火圈,第三组动作是钻刀圈。在延安演出这个节目可分前期与后期。前期,延安业余杂技团时期,由张金奎一人表演。后期,延安杂技团与西北儿童剧团时期,是杂技学员的武功节目课。
    小武术与大武术 “小武术”是近代名称,在史书《曹梁录》中曾有“打筋斗”“踢弄”等技艺名称的记载。延安时期演出的“小武术”及“大武术”等武功节目,在战争的年代具有一种尚武精神,起到了特殊的鼓舞士气的作用。小武术以对手筋斗为主,首先集体连打虎跳,一个接一个,似出膛的炮弹,闪电般冲出。小武术动作,不论是个人特技,还是集体造型,始终体现了快、活、脆、稳的小八路风格。这种素质是延安时期独有的。
    “大武术”以叠罗汉为主,辅之以对手筋斗等技巧,主要体现宏伟雄壮的气势。延安杂技团的大武术,小演员在底座演员的双手上、头上、单臂上、双肩上表演各种不同的倒立造型及滚顶(底座演员仰卧地面,双手举一倒立演员,在地面侧滚,可以连滚十个)。教员将托举与蹬人组合在大武术中表演。双脚托蹬两节人,双手举两节人(即甲肩上坐一人,乙肩上坐一人)。进而发展成“五股穿心”“飞机造型”“三搬家”等,在今天也是不常见的高难技艺。
    千斤担 亦称《石担子》,主演张金奎,李靖和王地子也同时登场。首先底座演员张金奎躺在台面的麻布上,双手举一石担子,双脚蹬一石担子,主要动作有双脚蹬、单脚蹬、抛高、平转、反平转,最后六个人站在石担子上,张金奎双脚蹬起,连耍花枪的李靖和地子也站上一只脚,另只脚悬空,在锣鼓声中集体亮相。
    舞流星 在延安最早演这个节目的是延安业余杂技团的同志。演员在一根绳子的两端拴上自己的草鞋,走上场来即兴舞耍。延安杂技团正式成立之后,将舞流星作为正场节目教给学员表演。用一根染红的麻绳,两端拴上用红绸子结扎的彩球,犹如唐代的《帛流星》。基本动作有“鞭马”“背花”“抛高”“舞花”(几种转腕花)、抛高跟头接等等。后来,在道具上试验用陕北的老瓷碗,盛水放置在彩绳两端的铁圈上表演。《水流星》试演成功后,又试演完成了《火流星》,将彩绳两端用铁网裹着点燃的红炭,舞动起来火花四溅,红星闪烁,犹如金蛇狂舞,非常壮观。
    空中飞人 当时表演的《空中飞人》《空中小吊子》似今天的《空中体操》。这个节目在延安业余杂技团时,多是一个人表演,主要动作有飞荡秋千,单臂悬空,而后在空中双吊子上平躺睡觉,双手张开,在空中摆动。突然,头一抬离开轴竿(吊险),头朝下,双脚钩挂在空中秋千的轴竿上飞荡。“空中鹞子翻身”“倒挂金钩”“空中童子拜佛”“腰担子”接“足跟挂”,最后是“研磨”,突然停住,双足跟钩横竿,在空中转体两周翻筋斗下。延安杂技团时期,教员将一个人表演的“三上吊”,重新加工排练,增加了一个小演员和帮场滑稽。帮场滑稽由张亚军表演,他虽然失去说话的功能,但表演格外滑稽生动,既幽默又风趣,他根据空中动作结构,自行设计全部滑稽动作,吸取了卓别林哑剧表演风格。
    打花棍 《打花棍》是中国民间杂技的一种,土名叫《拨拉棒子》。主要道具就是两根小棍和两根两端结红缨的两尺多长的花棍。道具简单易制,是延安杂技团早期演出节目之一。延安时期表演的《花棍》,加上了帮场滑稽演员配合表演。一个演员双手持两根青杨木棍,花棍在两竿间水平地旋转。演员边用小棍做动作,边走上场。左手持棍一打花棍的上截,花棍顿时在两竿间垂直翻飞不落。这个动作的传统名称叫“筛糠”。演员手持双棍,耍弄花棍从右腿下穿过,又从左腿下翻过,花棍又飞翻在双竿上,这个动作的传统名叫“鞭马”。将花棍从背后飞翻到胸前叫“背剑”。当表演者将花棍抛高突然接住粘在手上,即立掌立棍绕场一周。这时滑稽演员故意做不以为然的表示:“这还不容易?!”夺过棍就做,试几次,就是粘不上。最后恭恭敬敬拜演员为师,演员做一个动作,滑稽演员学一个动作。最后演员将花棍抛高接在右手单竿上。花棍在单竿上平转,宛如一飞轮,民间艺人将这个动作叫“托塔”。滑稽演员上前欲接,花棍又突然飞起,飞速落在单竿上,于是花棍绕单竿旋转,愈转愈快,这个动作叫“纺线”。演员将花棍扔在地上,滑稽演员欲拾,演员挡开他,自己手持双竿将花棍从地上拨拉起,愉快地在双竿间左右翻筋斗,民间艺人叫这组动作是“拔萝卜打筋斗”。《打花棍》在民间本是撂地艺人的单场节目,一个人耍两三下,几个动作就完了。在延安,因地而异,排了两组,大场子演集体的,小场子演单人的。
    运锣子 在延安没有锣子道具,大家就找一个破脸盆,找焊匠焊上底,但练功时,不舍得用惟一的焊底脸盆,就用不怕摔的小簸箩,练出全套动作,再用焊底的脸盆演出。大家将这个节目改名为《转脸盆》。
    《转脸盆》由滑稽演员配合演出。表演者在满足滑稽演员提出的一个个要求后,结束。首先,圆盆在表演者手持的红白二色约有两尺长的小棍上转,抛高接住又转。在任何动态中,盆都不停地在棍上转,犹如一个永动的圆轮。
    当表演者按滑稽演员的要求做出了抛高、双色棍打两个筋斗接转盆的动作后,看得出神的滑稽演员,仍不愿承认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于是,他又摘下头上的帽子一翻,比喻用棍打斗,接反口转盆,表演者都一一做到了,最后,集体转盆下场。
    板凳面顶水碗 这个节目是将传统的《板凳面》与《顶水碗》组合在一起。在一长凳上放三块手绢,在长凳下放一块手绢,演员站在凳面上倒折腰连叼三块手绢,再倒折腰叼起长凳下的手绢。这个动作的要领是勾头鼓小肚就能起来。
    第二套动作是在凳面上扣三个碗,碗底上垫两个木球、一个圆棍,将长凳的三条腿放置在圆球和木棍上,表演者双手各拿三个碗,站在三条腿的长凳上,倒折腰叼起凳下的碗。表演者又将碗放置在自己的上额和下颌上,又分别在碗上各扣一个碗,共六个碗,双手各托三个碗,面朝上倒折平腰,三起三落,这个动作叫“凤凰三点头”。
    踩大绳、走钢丝 《踩大绳》京称《走索子》,表演者手不拿横竿,全靠形体自身掌握平衡。主要动作有:前走,退走,蒙眼走,持两竿站肩走。后来又发展成传统的《走钢丝》节目。当时延安没有钢丝,演员们去找铁匠老乡帮忙,制出了一根粗铁丝来代替钢丝。于是《走铁丝》代替了《踩大绳》。
    《踩大绳》《走钢丝》是中国的传统杂技节目,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就有“沓索走绳”之说,延安时期《踩大绳》与《走铁丝》的演出,巧妙地与历史上的记载相辉映。然而,《走铁丝》在杂技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雨伞滚球 《雨伞滚球》属于民间杂技中手技的一种。第一个学演《雨伞滚球》的是小杂技演员高庆丰。表演者转动伞轴,将一个小红球掷到伞面上,使其在转动的伞面上滚动。相继在转动的伞面上滚动小铁环,并在去掉伞面的伞骨架上滚动圆球及燃烧的小火圈。后来小杂技演员又练出了在钢丝上表演《雨伞滚球》技巧,成为走钢丝节目的最后一个动作。
    延安的三代杂技小演员都曾演过这个节目。
    陇东狮子舞 陇东狮子舞与一般狮子舞不同,它有浓郁的陇东地方色彩,以陇东地方秧歌舞形式出现。引狮子的小演员扮成青年,身穿短打服,头扎打成英雄结的毛巾,在热烈的打击乐伴奏下,引狮子的青年手持绣球,在秧歌舞步中翻筋斗。
    狮子也分狮头(一人)、狮身(一人)和外罩狮子皮。《陇东狮子舞》以举头、摇头、搔痒、窜跳、横滚等仿狮子动作为主,结合上凳子、上桌子等技巧,着意刻画狮子活泼风趣的性格。
    狮子舞在中国有几十种,延安杂技工作者第一次将陇东狮子舞加工整理搬上舞台,为延安杂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舞中幡 民族传统杂技节目《中幡》,在延安曾有过两种不同的技巧表演。最早表演的是业余杂技团演员,用杨木竿子代替传统竹竿道具,从饲养班借来马脖串铃,拴在竿端,表演起来串铃鸣响很有气氛。演员除表演肩、臂、头、足、腰各部位抛接中幡的传统动作外,还有一个高难动作——搭五指,即:将中幡抛起,用大拇指接住,再借力掂起中幡用食指接住,直到掂至小拇指一甩,中幡立于场上。1944年张金奎整理重演的《舞中幡》,继承了传统《舞中幡》表演技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新的发展。
    《舞中幡》道具应用竹竿制作,教练就地取材用5米高的实心杨木代替,比一般竹竿重。竿端用红绸系串铃,并扎两个有红飘带的大花结。还制了两串灯笼。舞动中幡时,响铃丁当,红灯闪闪,彩带飘荡,别有一番红火气氛,使远近人们闻响铃而来,赏彩虹而聚,具有特殊的号召力,便于集合民众做抗日宣传鼓动工作。
    米簸子 这个民间杂技节目,是农民在庆丰收时表演的。首先将两张桌叠放在一起。演员手持放着一碗米的簸箕,走到两层桌面上,一个筋斗翻下,米不能倒出,这个动作是“仙人簸米”。第二个动作是“叼碗”从高桌上翻下。第三个动作是“夹蛋”。演员的腋下各夹一个鸡蛋、两条腿窝各夹一个鸡蛋,从高桌上一个筋斗(多为倒提一后空翻)翻下。《米簸子》动作难度较高,适合在广场演出。
    扛 竿 扛竿即古代盛行的长竿技艺的一种,史书上亦称为“撞技”“缘竿”“戴竿”等等。《扛竿》是经过重新整理的民间杂技,道具是5米多高的直竿,竿端横架一五孔小木梯子,竿上的演员在竿端和小横梯子上做各种技巧表演。高竿置于底座演员的肩上,两个小演员缘竿而上,在竿端梯子上做倒立、前桥、扯旗等动作。最后,放下挂在横梯两端的小吊子,凌空表演“挂脖”“挂脚面”“腰担子”“大车轮”,压底动作是在竿顶上横梯子两端两副小吊子上,两个演员同时悬空“大车轮”,宛若一对飞轮凌空转。这一高竿双轮飞转技巧,在今天也是惊人之技。
    扛散梯 《扛散梯》是从《扛梯》发展而来,两者都源于传统的长竿技艺。一个5米高的大木梯,置于底座演员肩上,底座演员以力量和掌握平衡的技巧,让两个演员在高梯子上表演各种动作造型。
    首先,两个演员在底座演员肩上,面对梯子,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反一正,相对交替转体掏梯子洞,顺梯攀缘,身如游龙,蜿蜒而上。最精彩的动作是,两个演员同时伏在梯子两根支柱上,单臂对称抱梯柱,身体凌空造型。突然,演员在梯端向各自反方向一推,梯子顿时在底座演员肩上散开,一高竿立于底座演员右肩上,高梯立于左肩上,演员亮相,最后,双手抱竿、顺竿倒滑而下。这些精彩动作,从设计到技巧,都是历史上的高技艺。遗憾的是,这一特技当时除张金奎教练掌握外,再无一人能演。
    脑门叉 这个节目的道具很重要,在延安演出时,小马叉竿是用杠木做的,杠要直,弯一点就掌握不了平衡。小马叉头是安在竿下端,将一小瓷盘置于竿端,将其打转,将叉头放在上额头。叉头转、盘转,再将旋转的小马叉和叉竿上的转盘一起,移到下颌旋转。
    汽车过人 《汽车过人》是张金奎在旧社会流浪卖艺时曾表演过的节目。1945年8月在延安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火炬游行大会上,他豪情满怀地表演了硬气功《汽车过人》。他的惊人表演吸引了欢庆胜利的人们,此后再未演过。
    表演者平躺在地面,将一门板放在身上,表演者一声喊:“过!”一辆十轮大卡车轰隆隆从他身上驶过,应着戛然而止的刹车声,表演者推开身上的门板,利索站起。
    地滚刀 地滚刀是武术中十六套双刀动作之一,是与传统武术结合比较好的一个节目。其中精彩的动作有撩刀、转体挂大刀花等,最后是地滚刀,即演员一手在身上耍刀,一手在身下耍刀,边舞刀,边在地面翻滚。表演者张金奎。
    双刀斩妖 这个节目是在地滚刀基础上,即兴编排演出的。这是一次在小学校庆祝党的生日的联欢会上,热情的观众一再欢迎张金奎临时加演的节目。将九张桌同等距离一字排开,表演者双手提刀,一筋斗翻到第一张桌面上,他大喊一声:“起!”右手将刀抛向空中,接着前空翻落在第二张桌面上,右手将刀接住。又同时将左手刀抛向空中,接着前空翻,落在第三张桌子上……一直到第九张桌子上翻下为止。当双刀在空中闪电般交替飞窜,人体在空中旋风般飞画流线时,观众眼花缭乱,掌声不息。张金奎说:“这叫双刀斩妖精。”这个即兴表演的节目仅演过这一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陕西省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户县钟馗故里 古汉台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药王山景区 法门寺 瓦窑堡革命旧址
万花山风景区 神府煤海工业区 杨贵妃墓
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 金丝峡丹江漂流 西安广新园民族村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 洛南文庙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陕西省美食 更多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又嫩 当然有技巧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战灵活十指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 这些被扔掉的部分才
可以吃下去的美貌酒 告诉你真正的“日本
“可可树”新派甜品 睡前食物红黑榜 胖
不知道吧 微波炉原 风靡中国的潮汕砂锅
陕西省特产 更多
陕西特产大礼盒[图]
陕西的旅游纪念品 陕西八大怪泥塑
LED灯皮影系列 陕西土特产品旅游纪
陕西工艺美术品 文物复制品和仿制品
陕西旅游纪念品 榆林地毯
蓝田玉雕 安康绞股蓝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陕西民间美术的地域特色
·陕西民间舞蹈名称及其流传地区
·陕西艺术作品目录
·华阴西王“华山红社火”血故事[图]
·陕北安塞腰鼓
·安塞剪纸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城走(竹)马戏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最新更新  
·陕西古代杂技
·陕西魔术与杂技
·陕西书法刊物
·陕西书学组织
·陕西流传碑石
·陕西散见碑刻
·陕西摩崖刻石
·陕西碑林碑刻
·秦汉瓦当
·陕西书法艺术
·泥玩具
·木版年画
·社火脸谱
·陕西石雕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