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古代书法碑石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几经沧桑,诸多名碑刻石离陕而去,有些异地存藏,有些下落不明。 《朝侯小子碑》 汉碑,隶书,残碑下截15行,行15字,碑阴有“种树”等字数行,漫漶不清,无年月。宣统三年(1911)西安出土。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初残碑》 魏黄初五年(224)刻。隶书,残石共4块,一块4行共13字,一块2行4字,一块3行12字,一块2行6字半。陕西合阳出土,残石散藏各家,今不知所在。旧拓四石全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辽东太守吕宪墓表》 刻于后秦弘始四年(402)二月二十七日。隶书,6行,行6字,额隶书“墓表”二字。西安出土,历藏渭南赵氏,又归端方,再传诸城王绪祖氏,后传存藏日本江藤处。 《大代华岳庙碑》 北魏太延五年已卯(439)道士寇谦之立,北魏最早刻碑之一。碑原在陕西华阴县华岳庙。碑文正书22行,行50字。宋欧阳询、赵明诚、陈思均有著录,至明以后诸家均未提及。《陕西通志》收录华岳古刻甚详,未收此碑。北魏始封于代,因称“大代”。据欧阳询说,书碑人为镇西将军略阳公侍郎刘玄明。此碑书法点画方硬,兼有隶意,结构端整,骨力遵劲。存藏不详。 《元仁宗墓志铭》 刻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十一月二日。楷书,11行,行13字。清道光间长安出土,后归叶志诜,石佚。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载,拓本传世较少。 《城皋公扈志碑》 刻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十一月十二日。楷书,26行,行57字。额篆阳刻3行9字。清道光间西安南郊出土。石佚。有初拓,流传甚少。 《惠云法师墓志铭》 隋开皇十四年(594)三月二十日惠云法师卒,志为楷书,28行,行27字,侧刻行12字。清道光间西安出土,石归诸城刘喜梅,后佚。 《巩宾墓志铭》 刻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十月二十四日。楷书,32行,行32字。盖篆书阳刻3行9字:“周骠骑将军巩君墓志”。志在陕西武功,清嘉庆间偃师段嘉谟访得,志盖全,移于武功县署,后被盗,归端方,盖存武功,志后又归黄伯川。今石佚。 《董美人墓志铭》 又名《蜀王美人董氏墓志》,蜀王杨秀撰文,书者不详。墓主董氏,隋开皇十七年(597)卒,葬于长安万年县龙首原,年十九。志文楷书,21行,行23字。多六朝别字,书法端庄遒丽,雅有古意。清道光间西安出土,瞿中溶于道光十七年(1837)七月首得拓本。清咸丰三年(1853)兵燹后石佚。 《张通妻陶贵墓志铭》 刻于隋开皇十九年(599),楷书,19行,行19字。陕西咸宁出土,不久石佚。有原石拓本和翻刻本传世,故宫博物院及北京文物商店均藏原石拓本。 《李氏尉富娘墓志铭》 全称《大隋左武卫大将军吴公李氏女墓志文》,无书撰者款。尉富娘,左武卫大将军尉迟安第三女。大业十一年(615)卒,年十八,五月十七日葬京兆长安县龙首乡兴台里,冥配李氏,因称李氏女。志为楷书,24行,行24字。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称之:“收北碑之煞尾,开欧柳之先河”,书法峻整遒丽。清同治十年(1871)出土于西安,传世有二石,一石在河北庞泽銮,藏残石上半,无盖。一石为南海李山农藏,志盖全,今藏天津博物馆。 《太朴卿元公墓志铭》 隋大业十一年(615)八月二十四日刻。楷书,37行,行37字。清嘉庆二十年(1815)陕西咸宁出土,咸丰十年(1860)残为两块。其间曾三易其主,现佚。 《常丑奴墓志铭》 全称《隋都督荥泽令常丑奴墓志》。墓主常丑奴,扶风始平人,大业元年(605)十一月十九日卒,年八十六,大业三年(607)刻石。志文楷书,27行,行27字。书法谨严雅丽。明末出土,藏置陕西兴平崇宁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间佚。世传拓本七种,上海图书馆、苏州博物馆有收藏。 《温泉铭》 唐贞观十八年(644)李世民诏令左卫大将军姜行本、匠作少将阎立德纵度骊山,营建骊山皇家园林,建成了汤泉宫。宫室汤地落成,太宗率臣僚临幸沐浴,见殿宇辉煌、流水潺潺,便即兴撰成《温泉铭》,赞叹温泉“金浆玉液,可以怡神驻寿……不以古今变质,不以凉暑易操。无宵无旦,与日月而同流,不盈不虚,将天地而齐固,永济民之沉疴……人世有终,芳流无竭”。贞观二十一年(647)书成刻石立汤泉宫南门左侧,并制拓片,遍赐群臣,后又将拓片赐予东瀛和新罗等国使者。《温泉铭》文辞优美,书艺上乘,为历代称颂之精品。中藏王羲之、王献之草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风韵。著名学者郑汝中《唐代书法艺术敦煌写卷》称其“书法骈丽流畅,有二王书风,以行书刻碑,唐太宗为第一人”。《温泉铭》碑石不知去向,所存拓片真迹于1803年被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掠走,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温泉铭》所流传之影印本系伯希和寄回之拓本照片所复制。另说:现所见之《温泉铭》多为吴荣光《筠清馆法帖》之复制。 《化度寺塔铭》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李百药制文,欧阳询书,唐贞观五年(631)十一月十六日立石。楷书,35行,行33字。铭原在西安南山佛寺,石久佚,宋以后翻刻本甚多。其楷法精严臻于完美,历代评价极高。传世拓本中,惟清成亲王旧藏本为原拓孤本,今藏上海图书馆。 《王居士砖塔铭》 全称《大唐王居士砖塔之铭》,唐显庆三年(658)刻,上官灵芝撰,敬客楷书。17行,行17字,背刻宋苏轼诗。敬客,生卒年不详,唐高宗时人,这是他惟一的传世作品,历受书家推崇。明万历年间出土于长安县南30公里终南山谷,出土时裂为三块,后裂为五块、七块,且失去第一块。全拓完本罕见,有清王文治题跋的最完好拓本,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北京故宫藏有潍县陈介祺旧藏本,另有不少翻刻,佳劣不一。 《萧思亮墓志铭》 唐景云二年(711)九月刻,颜惟贞(颜真卿父)撰文。楷书,26行,行26字。清乾隆间陕西咸宁出土,光绪间归南海李氏。有初拓本及清咸丰、同治年拓本。 《郎官石柱记》 又名《郎官石记序》或《郎官厅壁记》。陈九言撰,张旭楷书,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十月立。碑原在西安,久佚。苏轼谓:“今长安仍有长史真书郎官石记。”可见北宋时碑仍在。后仅有孤本传世。对张旭的楷书,宋欧阳修、苏轼、曾巩、黄庭坚均有很高评价。此记,宋后有多家翻刻本,董其昌刻入《戏鸿堂帖》,原拓本不知所在。 《扶风庙残碑》 唐天宝十一年(752)四月二十二日刻,《金石萃编》载为“大历二年”(767)。程浩撰,颜真卿书,徐浩篆额。楷书,石存8行,70余字。碑原在陕西扶风,石残后在华州,今不知所在。乾隆初拓本未刻题款“少华探花王氏家藏”八个小字。北京市文物商店有收藏。 《西门珍墓志铭》 唐元和十三年(818)七月刻。楷书,32行,行32字至36字不等,署款“从侄乡贡进士元佐上”。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陕西咸宁出土,由咸宁帖贾裴修甫所得,初拓完好,道光后断为六块, 现不知所在。 《神策军碑》 全称《皇帝巡幸在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崔铉撰文,柳公权楷书。唐会昌三年(843)立于禁内,原碑早佚。拓本装裱成册,只存上册27页,每页6行,行5字。碑文中之左右神策军,即保卫唐天子的精锐部队,由拥立武帝有功的宦官仇士良指挥。碑为仇士良奏请皇帝准立以纪圣德。柳公权因奉旨而书,故极郑重其事,字字精心。由于此碑原立于皇宫禁地,不许椎拓,故拓本绝少,今传北宋拓本为海内孤本。据赵明诚《金石录》载,原拓分上下册,下册已佚。南宋时归贾似道,贾遭籍没,此本归宋内府;元时归翰林国史院;明朝入内府;明亡归孙承泽;清代归梁清标、安仪周、张蓉舫等递藏。20世纪中,流于香港,1965年,周恩来指示以重金购回,现为北京市图书馆收藏。 《新集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又名《六译金刚经》。集王羲之行书,碑刻历经六年完成,即刻成于唐大和六年(832)。原碑在西安兴善寺,石久佚,北京故宫藏有原拓孤本。近发现吴周生藏本,归上海博物馆。 《孟法师碑》 全称《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岑文本撰,褚遂良书,万文韶刻字。唐贞观十六年(642)五月刻。原在长安,石亡佚已久。楷书,所传宋拓孤本为剪裱本,今在日本。凡20页,每页4行,计776字。有王世贞、王世懋、王澍、王文治、李宗瀚等名人跋记。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