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楼观台碑刻
楼观台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讲经的地方,位于周至县东南15公里之终南山下。据传,春秋时代楼观台为函谷关令尹喜居宅,后来老子西游入关,他迎老子于楼观筑台讲经。至唐时,高祖李渊以老子李耳为远祖,扩建楼观台,名“宗圣宫”,在老子说经台建祠为“老子祠”。楼观台遂成为道教圣地。宋、元、明、清各朝,均予重建、修葺。至今,楼观台存有历代碑石70余件,东西两碑厅17件,其余分置。 《大唐宗圣观记》 唐武德九年(626)二月十七日建碑。高200厘米,宽94厘米。欧阳询撰序并书,隶书,方正整饬,笔画出锋处似箭,虽唐隶而有古风。碑额楷书阳刻“大唐宗圣观记”。欧阳询书碑均为楷书,而独有此为隶,甚为罕见。款署“欧阳询撰序并□”。碑阴为戴汲隶书,书于天宝元年(742)。额文“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梦烈祖玄元皇帝灵应颂并序”。 《重模苏灵芝书唐老君□见碑》 碑高255厘米,宽97厘米。苏灵芝书,行楷。款署“开元廿九年六月一日武功苏灵芝书”,即书于公元741年。此碑原名《梦真容碑》,又名《梦真容敕》。记唐玄宗李隆基梦见老子真容,命诸道士访示,尊而祀之事。原石刻于诸州,后佚。今传有河北易州及陕西周至两刻,“陕西本”亦称“周至本”或“楼观本”。“楼观本”宰相署名改牛仙客为张九龄。 《大唐尹奠师碑》 唐开元五年(717)建碑。高277厘米,宽131厘米。半千撰文,书者不详,隶书,爽朗秀逸。碑阴有宋著名书法家吴琚行书“天下第一福地”,笔力雄厚,气势夺人,字径约60厘米见方。 《楼观大宗圣宫重修说经台记》 此碑四面刻字,碑高175厘米,宽91厘米。李道谦撰文,孙德彧篆额,李忠宗书丹。撰文时间为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立碑时间为元皇庆元年(1312)。碑阳额篆阳刻“终南山古楼观”,碑阴额篆阳刻“说经台重修记”。碑两侧隶书,左刻“皇庆元年岁次壬子八月甲子朔初七日庚午立石”,右刻“太上老君自周昭王廿五年癸丑岁至楼观至大元皇庆元年壬子岁计二千三百四十年”。碑文楷书,风姿绰约,似赵孟頫韵味。 楼观台碑刻书法甚佳者尚有:《说经台梁公道行碑铭》,曾天义书丹并篆额,楷书,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重修古楼观说经台记》,朱文炳撰文,王容书,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行楷,有王羲之书风;《重修终南山古楼观说经台记》,施阳烈撰文,滇南花红洞湛富书并篆额,富平张忠义、杜之孝刻字,楷书,有褚遂良笔意,石质坚润,碑阴刻雍正六年(1728)至乾隆二年(1737)十年间各乡里万余人捐款重修楼观台银两数;《重修楼观碑记》,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立,和宁撰并书;《新建楼观台碑亭记》,清道光五年(1825)立,康承禄撰,户县张玉德书丹,行书,有赵孟頫笔意。楼观台老子祠(说经台)山门内,西侧有明代高文举古篆碑两通,高350厘米,宽130厘米;东侧有《道经碑》楷书,书者不详,高200厘米,宽100厘米,碑阴有宋米芾榜书“第一山”,碑侧有苏轼游览题名。另有《德经碑》,书者不详,楷书,高185厘米,宽95厘米,碑阴有榜书“道德”二字,平山楷书,笔力丰厚,甚为壮观。老子祠“配极元都”阁殿东西两侧墙壁镶嵌宋、明、清文人雅士游诗题记刻石若干,东墙有宋代名家薛绍彭书“王工部元丰四年七月二十五日题诗,十二月十二日作诗”二首,西墙有薛绍彭元祐元年(1086)三月楷书《题楼观南楼》及《留题楼观》。祠后有近、当代今人书法石刻若干。楼观台山门前草坪之上善池亭内,立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隶书《上善池》大字碑。碑高225厘米,宽96厘米,笔画饱满劲挺,引人注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