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音乐,包括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个部分,属曲牌体。共有〔大放风筝〕〔喜千秋〕〔大送郎〕〔下荆州〕〔夏日天长〕〔睡眠迟〕〔进兰房〕〔纱窗外〕〔九连环〕〔盼五更〕〔垂锦扇〕〔尼姑难〕〔戏秋千〕〔洗菜心〕〔日落西山〕 〔赐儿山〕〔妓女告状〕〔小尼姑〕〔供月光〕〔卖杂货〕〔牧牛〕〔唤姣娘〕〔柳青娘〕〔将军令〕〔掐蒜薹〕〔绣荷包〕〔小拜门〕〔银纽丝〕等70余首曲牌(曲牌名与唱段名混用)。以抒情见长,旋律优美,细腻纤巧,韵味醇厚。 榆林小曲的唱腔音乐,分小调和大调两种。小调篇幅较短,以一个曲牌反复演唱,变化不大。如〔纱窗外〕〔小叮嘴〕〔小尼姑〕〔供月光〕〔九连环〕等。大调篇幅长,容量大,有两种音乐结构方法:一为变奏型,如〔大放风筝〕共有8段唱词,各段曲调均有不同的变化;二是曲牌联缀型,如〔大叮嘴〕由14个不同的曲牌联缀而成。 榆林小曲徵调式为多,其次为宫调式、商调式,羽调式少见。五声性、七声性均有,七声性的均为清乐音阶形式。即宫调式为“1 2 3 4 5 6 7 1”;徵调式为“5 6 7 1 2 3 4 5”。 榆林小曲中的衬词衬腔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或于实词间隙里嵌入衬字、衬词,或用衬字衬词形成独立的词汇或乐句,引起音乐结构的变化。 榆林小曲的传统演唱方法,以男声小嗓为主,喜欢大量使用滑音、倚音、顿音、波音等装饰音来润腔,并经常加入“哎”“呀”“啊”“咿”“月”“哎哎哟哟”“哎哎月月”“哎哟哎得儿月”等衬词,使其唱腔更旖旎婉转。 榆林小曲的伴奏乐器有:扬琴、秦筝(14弦)、三弦、京胡、琵琶(四相十七吕)、碟子等。20世纪70年代后,增加了笛子、低胡、中阮等,乐队人数一般6至8人,最多12人。器乐曲牌近10首,多在曲目开唱之前演奏,艺人谓之“耍牌子”。有时独奏(扬琴、琵琶、秦筝),有时合奏。常用的有〔柳青娘〕〔唤姣娘〕〔小小船〕〔九连环〕〔五更鼓〕〔小尼姑〕〔掐蒜薹〕〔小拜门〕等。演唱一般随腔伴奏,句间过门多以密集的节奏型在唱句尾音上接腔并延续发展。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