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道情又名“长安道情”,流行于关中各地。关中道情有围桌坐唱、广场踏席、皮影演出等三种演唱形式。 关中道情的声腔源于唐代的道曲,由道教的诵经唱词和说唱音乐发展而来。从宝鸡阳平镇姜马道情班现藏清乾隆六十年(1795)道情剧目抄本《五果争先》《石佛衣》考证,乾隆末年,关中西府地区已有道情班社演出。嘉庆以后,关中西府、东府和长安各地,都有道情演唱。班社有:西府眉县王长官寨班,岐山蒲村进香会班、麦禾营班、八家村班,西安市郊新筑、灞桥、三桥、引镇道情班;东府大荔沙苑村班、蒲城石羊村班等。主要艺人有:西府姜卡来、李德胜、马富岗,长安杨老五、赵广庆、李文用、许成礼、李来生、白米虫。民国年间,大荔沙苑、宝鸡姜马、眉县王长宫寨道情班,以及西安新筑、长安引镇等道情会继续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关中道情从表现内容到演唱形式都有了新发展。1950年,长安县剧团用道情形式将传统剧目《小姑贤》和《墙头马上》搬上舞台。1964年,扶风县罗铁宁创作了现代戏《嫁妆镰刀》,由县人民剧团用道情形式排演,参加陕西省第二届戏剧观摩大会。由此,道情以舞台演出形式与秦腔、眉户同台演出。 道情唱腔音乐以徵调式为主,但也有徵、宫交替用的形态。唱腔音乐的定调,在坐班演唱时,定上字调(1=bB)或尺字调(1=C)。 道情使用的传统乐器,古有“八人共掌九种乐”之说。分文、武场:文场乐器为四弦、胡琴、月琴、笛子、渔鼓;武场乐器为简板、三才板、星儿、云锣等。有特色的乐器为四弦、渔鼓、简鼓和三才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舞台演出乐器,增加了二胡、三弦、小锣等。演奏曲牌有〔大金钱〕〔绣荷包〕〔梳妆台〕等有40余首。锣鼓点有〔二流板头〕〔串板头〕等。 道情词牌失传甚多,仅有50余首流传下来,有〔皂罗袍〕〔耍孩儿〕〔太平歌〕〔金钱子〕〔佛儿韵〕。 传统剧目计200余种。有“正扎戏”和“乱扎戏”之分。“正扎戏”即神仙道化戏,代表剧目有《大孝传》《湘子出家》《卖道袍》《拜寿》《认母》《哭五更》《挂画》《归山》《蓝关雪》《三度文公》。“乱扎戏”为历史故事戏,主要有《黄凤岭》《江流化缘》《下昆仑》《五雷阵》《走麦城》《五龙阵》《玄武关》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