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音乐志》载:“武王克殷,至周公相成王,始制礼乐。”西周建都镐京(今西安市西南25公里处的普渡村一带)。《隋书·音乐志》载:西周都城镐京曾组建起1339人“雅乐”体系,并设有庞大的音乐机构,统归“大司乐”管辖,计有乐师约1277人。他们分职于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三个方面。音乐教育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公贵族子弟,他们学习音乐美学理论、演唱和舞蹈,13岁始学,20岁毕业。每个年龄段各有其相应的教学内容。周人已用音乐鼓舞士气,歌颂胜利。 西周时期的乐舞分五类:①六代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②小舞:《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③散乐:民间乐舞;④四夷之乐:少数民族或其他部落族的音乐、舞蹈;⑤宗教性乐舞:求雨的《舞雩》、驱疫的《傩》等。 西周宫廷和公卿大夫享用的乐器按其质地分为金、石两种共八类:金——钟、镛、钲、铎、锌、铙、编钟;石——磬、编磬。当时的大司乐机构中有磬师专门培养击磬的乐工。磬的音色优美、清越,独奏、合奏均为悦耳。时人有诗赞曰:“远而闻之,谓群鹤和鸣于碧空,近而听之,如广乐调韵于春风。”丝——琴、瑟;竹——籥、箫、篪、篴、管(双管);匏——笙、竽、和(小笙)、巢(大笙);土——埙;革——鼓、应鼓、悬鼓、鼗鼓、搏、拊;木——柷、敔。西周的雅乐为祭祀宗庙之乐,其风格金声玉振,肃穆宏远。西周民间流行的乐器轻便易制作,主要有:笙、竽、筝、筑、缻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