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折子戏中《义烈风》和《女贞花》是樊粹庭先生创作的经典剧目。樊粹庭对豫剧界的贡献首先就在于剧目创作。由于诞生地域及观看对象的原因,早期的豫剧剧目多是老艺人口传心授,没有完整的剧本,演员在台上经常自由发挥。樊粹庭创作的几十部剧目,不但结束了这种混乱的局面,还真正使文人创作进入豫剧传承体系,开启了精致、规范的新风貌,也为豫剧此后流布全国打下了基础。在全国各剧种之中,流派和演出风格多是以演员来命名的,如京剧的梅派、秦腔的敏腔,唯有在豫剧中,有以编剧来命名的“樊戏”,樊粹庭先生对豫剧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此次演出的《女贞花·洞房》,是在樊本的基础上,经由豫剧团原团长朱炜合导演进行调整,加入了大段唱词来展示人物内心,“传统是文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但它与单纯的保持旧的形式没有多大的关系。它更与各要素的联系和表达方式有关。”因此,这种改动与樊粹庭的戏剧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扮演邱丽玉的黄河唱腔自成一派,深如陈、稳如常、沉如崔、脆如马、甜如阎(立品),更凸显了樊戏所独有的精致和规范。
关中方言和河南方言相近,都属于中原官话,西安有大量河南籍人口,所以豫剧在西安很有市场,豫剧团今年还有80多场进社区的演出任务。况且正如戏剧评论家孙豹隐所言,“地方戏曲之间存在着相通的东西,地域、语言的差异并不构成地方戏曲相互排斥的要素。只要我们寻找到地方戏曲相通的东西,并把他们表现得恰到好处,地方戏曲互相走进对方的领域是完全可能的”。
樊粹庭先生在河南创办狮吼剧团的前身豫声剧院时,曾远赴西安,到易俗社学习新剧社的管理制度,并将孙仁玉创作整理的《三回头》、《柜中缘》等剧目带回河南,移植为豫剧进行演出。因此,这场恭贺演出,更体现出兄弟院团的沟通和交流。(李想)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