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难民纷纷向西北大后方转移。民国24年(1935),国民党东北军进驻西安,是年8月花月琴的新声评剧社首先来到西安,其后曹金顺的明星评剧社接踵而至。不久孙育舫(即柴桂芬)的得育评剧社和马凤兰的新民评剧团也来到西安。她们分别在南院门牖民社、炭市街南口的世界大舞台和南大街明星剧场等处演出。民国26~27年(1937~1938),在西安市内经常保持七八个评剧社同时开锣演出。一时评剧社云集,评剧明星荟萃,有的班社在西安地区活动长达五六年之久,其中在西安长期扎根落户并具有艺术建树的当推赵玉兰。民国32年(1943),得剧作家谈栖山帮助赵玉兰之父赵汤海独立挑班,建立了丽影评剧社,成为当时西安惟一的大型评剧班社。同时赵玉兰在艺术表演和唱腔上完全成熟,戏路宽阔,多有创新,并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所演出剧目有100多个,从而开创了建国前西安评剧最辉煌的历史时间。丽影评剧社坚持到民国36年(1947)解散。建国后,1951年在西安流散的评剧艺人组成黎明、明星两个小评剧社。 【西安市评剧团】 驻东木头市印花布园37号。1956年7月6日建立,初为集体所有制性质,由明星、黎明两个评剧团合并而成,赵玉兰任团长。当年,在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中,赵玉兰主演的《杜十娘》获演出二等奖,演员一等奖。1970年5月剧团撤销。1978年,西安市评剧团恢复。恢复后,剧团抓紧演员的培养和演出质量的提高。1982年,曾在京、津等地巡回演出4个月多,受到戏迷们的喜爱和欢迎,也受到了当地新闻媒体的关注。1984年,以《人生》剧目参加西安市首届戏剧节,剧本、导演、演出、演奏均获二等奖。是年,还获陕西省首届文艺“开拓奖”二等奖。该团的传统剧目《杨三姐告状》、《三凤求凰》、《火焰山》及《甜蜜的事业》等久演不衰,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好评。1987年2月,西安市评剧团撤销。 【西安市越剧团】 地址骡马市42号。越剧又名绍兴戏。1953年随大批华东工人支援西北经济建设才开始进入辖区。1954年上海壮飞越剧团首次来西安演出月余。1956年初,以上海新新越剧团为主,并抽调了合作越剧团、少壮越剧团等16个文艺团体的部分演职员,组成95人的越剧团,于1956年1月6日在西安正式成立,定名为西安市越剧团。该团的成立,丰富了西安戏剧舞台。30余年来,演出各类剧目150多个,有越剧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孔雀东南飞》、《状元打更》,现代时装剧《家》、《啼笑姻缘》,创作剧目《唐太宗》、《女皇别传》、《琼宫恋》、《红梅阁》,移植了秦腔、豫剧等兄弟剧种优秀剧目《三滴血》、《红珠女》等,受到广大戏剧爱好者的欢迎。《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195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导演、舞美、音乐均获一等奖。该团由于认真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支援西北的华东职工演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获得“全国先进集体”和“全国三八红旗单位”等光荣称号。1959年进京演出,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观看了演出。越剧团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971年被迫解散,1978年恢复。1987年西安越剧团撤销。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