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是用面捏制成的民间艺术品,也叫“花馍”、“礼馍”、“花馒头”。它普遍流行于以吃面食为主的我国北方。至今,渭北平原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行“门户”(送礼)都拿花馍。婚丧嫁娶、时令节气也用不同的花馍表示对不同年龄、不同辈分人的敬重和期望,所以,花馍不同,其形态含义亦各有千秋。
花馍不同,含义各异
据介绍,在渭北平原,逢女儿出嫁时,娘家要蒸“花馄饨”,男方家回礼要送“喜馍”;农历新年时,女儿给娘家拜年要送“馄饨”,娘家则要在正月十五前,给女儿送去“花鹣鹣”,有了小孩子的还要外带一对“花灯”,一直到小孩满12周岁才“完灯”;八月十五中秋节时,女儿给娘家送月饼,而等九月初九重阳节时,娘家人要给女儿家的长辈、小孩要送去“花糕”。憨厚、淳朴、聪明的农村人,把自己深厚的感情和对亲人的祝福、感恩,以及美好的愿望统统都寄予在了“花馍”上。尤其是新婚第一个年头,新媳妇娘家送来的那些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花馍”,要在众乡亲面前“展览”一番,一是比试巧妇的手艺,二是显示娘家的气派,三者就是花馍样式的交流和学习。如此一来一往的风俗习惯,也成就了一大批的“能妇巧婆”。
大荔阿寿面花
大荔的“面花”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特别是八鱼乡阿寿村的“面花”更是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渊源的历史背景、栩栩如生的造型,成为渭北平原一支独放的奇葩,享誉中华。
大荔阿寿村里最出名的做面花高手,要算是年届八十的荆玉梅老太太了,在她的传带下,村中出现了一大批以王玉霞、马勤叶、陶桂芳等人为首的佼佼者,她们在传统面花艺术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内容,让大荔面花的名气远扬。
编辑:秦人
关键词:面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