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因在音乐中有铜碗伴奏而得名。周总理曾命名为华剧,当地的老百姓仍然习惯称它为碗碗腔。陕西皮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渭南皮影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皮影这一艺术瑰宝的主要源头。
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代表了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存在于民间,没有被戏剧作家特殊雕琢,味道纯正。东路皮影戏中有些反映传统的节日民俗,如春节、元宵节等这些淳朴的民间节日习俗。在皮影戏的演出中,我们可以从饮食用具习俗中,看到了当时民众自然质朴的生活,戏剧语言体现关中东部民众的习俗与生活状态。这种古老的戏剧形式反映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活跃在街头巷尾,是老百姓自娱自乐的民间小戏。
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带给我们的是听觉与视觉上合二为一的艺术享受。在听觉上,碗碗腔的声腔细腻缠绵,委婉动听,演唱上真假声结合不留任何痕迹,其音乐体制为典型的板腔体代表,能表达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和各种不同人物的复杂感情。琳琅满目的皮影,让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皮影的记者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每个形态各异的皮影,都共有精巧细致,形体玲珑,图案花纹优雅的特性,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地域气息,表达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深厚的历史底蕴。
渭南皮影被公认为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的集大成者。渭南皮影有什么特点呢?渭南市皮影协会会长、临渭区文化局局长蔺振杰介绍到:“渭南皮影剧目繁多、剧本文词典雅通俗,逐渐从光影作用的‘动’中获得和具备了自己独立完整的造型特点。戏曲语言优雅细腻,悦耳中听,唱腔浓郁,戏曲中口语化的语言使人倍感亲切,观众明白易懂。立体化的语言突显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在乐器的伴奏下,典雅飘逸,悠悠扬扬,使知音者闻声神魂皆醉。”
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始终与民间习俗相互承载着地方传统和民俗文化,它是中国民间古老艺术的活化石,要保护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守住渭南文化的根。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