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同朝”皮影
大荔县“同朝”皮影
大荔县“同朝”皮影
大荔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艺术更是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大荔猿人”、“沙苑文化遗址”、“清代望族墓群”驰名中外。因发源于古时同州府(即今日大荔县)与当时的朝邑县,称为《同朝皮影》的东路皮影的唱腔———碗碗腔又久负盛名。据史书记载胜,乾隆年间“碗碗腔”皮影戏在同朝一代广为盛行。我国皮影分为牛皮影和驴皮影。而牛皮影最具代表性和历史性,其发源地便是同朝。同朝皮影和“碗碗腔”后流入二华和渭南等地,也深受当地群众和艺人们的喜爱。
皮影艺术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代,相传从皇宫传出,后流行于民间。皮影戏也叫“灯影戏”、“土影戏”,属板腔体民间小戏剧种。消乾隆年间,各种唱板已基本具备,且产生了一批剧作家,最有名的当推李十三,其作品有“十大本”。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