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朝”即同州和朝邑的合称,现今的大荔县。大荔县位于陕西关中渭北平原的东部黄、洛、渭三河汇流地区。古称“三秦通衢”、“三辅重镇”。历代沿设郡、州、府、署,曾称“同州”,习称“同州府”、“东府”,辖朝邑、澄城、合阳、蒲城、大荔等县。将 近两千年来,曾是关中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0年撤销大荔专署,遂降为一般县级建制。县境内以三水环绕,南有沙苑,北峙镰山为自然地理特征。碗碗腔是以同、朝为中心并以“灯影”为表演形式所流行的地方戏曲剧种,也称东路碗碗腔皮影戏,又名时腔。史书《都城纪胜》记载,清乾隆年间碗碗腔皮影戏在同朝一带广为盛行,后流入二华和渭南各地,深受群众喜爱。
同朝碗碗腔皮影戏包括了皮影雕刻、皮影表演和碗碗腔唱腔。同朝皮影的制作精细,线条流畅,表演由五人完成,分别叫做“前声”、“签手”、“后槽”、“上档”、“下档”。从唱念做打到吹拉弹唱,五人均有明确的分工。它的音乐优美,唱腔细腻、婉转、缠绵,特别是它的“三不齐板式”是其他所有板腔体无法表现的,形成了独特的板式结构。乐器以碗碗、月琴为主,配以三弦、板胡及打击乐(梆子、板鼓、掌鼓、铙钹、铰子、马锣等)特别是因敲击碗碗确定音乐的轻重缓急,故而称其为“碗碗腔”。
碗碗腔剧目很多,据史料记载同朝一带的手抄本就有400多种,著名的有《香莲佩》、《春秋配》、《玉燕钗》、《蝴蝶媒》等,过去的演出形式一直沿用皮影,仅五人即可“灯下敷陈千古事,影中博舞鼓乐声”,1956年由大荔县沙底业余剧团将婉婉腔传统剧《献连环》搬上大舞台试演后,1958年朝邑剧团又将皮影传统剧目《二度梅》搬上大舞台,并晋京汇演,从此碗碗腔成为一种舞台戏曲剧种,并与皮影戏在大荔渭南一带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