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县自古以来,就有艺人制作手杖。以竹、木、藤等原料,火灼弯曲,或随原料自然形态,巧妙加工、精制,尤红藤、竹根、藤缠木等自然弯曲,制作的拐杖,再经过磨制,涂上油漆,其状优美。特别是被藤条缠绕过的鸡骨头木(硬杂木)、枸子木,桑木等,形似龙头竹身,经灼热打磨,油漆光亮,形态栩栩如生。清朝时期,紫柏山竹、松苍翠,尤龙头竹遍野,艺人仿形做杖,行销各地。人称龙凤、花木手杖。中华民国初年(1912),紫柏山风景名胜和张良庙宇闻名遐迩,旅游者不断。故此,龙凤、花木手杖被作为游人攀山游览的助手和工艺品,广为流传。民国9年(1920),汉张留侯祠兴办张良庙手杖厂,促进了张良庙附近各村手工艺品制作的创新与发展。民国10年(1921),张良庙龙头手杖外销,被美、德、法、英、俄诸国公爵争购。民国17年(1928),西安外事处向俄、英、法、德驻华使馆赠送张良庙龙头拐杖100根,由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押送,空运南京。民国24年(1935),宝汉公路途经紫柏山下的汉张留侯祠门口,因筑路占用大片竹林,龙头拐杖生产原料不足,生产规模逐年减少。民国30年(1941),地处抗日交通要道的张良庙,大批伤兵过境,途栖此处,抢购手杖。此时,木制竹节手杖等俏销,手杖制作业盛极一时。民国35年(1946),张良庙手杖厂因原料和资金不足,停业转产,制作手杖的艺人外流附近乡镇,在农闲时进行制作,以维持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工商联合会组织手杖制作艺人,合作生产,其张良庙手杖由县供销合作社经销。1955年,县手工业联合社与县供销合作社共同组织,恢复建立张良庙手杖厂。年产“花木”、“赤松”手杖1万根,产值10万元。1959年1月,因县置调整而停业。1963年,民间制作手杖的艺人以家庭生产为主,零散经营。1972年,张良庙手杖厂再次恢复生产,以生产“花木”、“二龙戏珠”手杖为主,兼营其他木制产品。县土产公司无偿支援小带锯、旋床等机械。1973年,该厂址迁移留坝县城关镇大滩村,兴建厂房百余间,占地面积4974平方米,编制雕刻、造型、整形、刮擦、油漆等制作程序,分设烘料、锯旋、雕刻、整形、油漆等车间,并由县土产公司无偿支援带锯、镟床等机械,实行半机械化生产。1976年,生产“花木”、“赤松”、“龙头”手杖9487根,产值达14.6万元。1984年,扩建车间,并进行技术改造,购置机械12台,动力机械50千瓦,生产手杖3万余根,花色品种增加到21种,为县轻工业产品中的拳头产品。 主要产品种类有:赤松、二龙戏珠、龙凤、金鱼、松鹤、竹节、四屏、剑杖等工艺手杖。 主要加工程序为选料、烘烤、定型、雕刻、研磨、油漆、包装等。 1992年,花木手杖被中国外贸公司包销,远销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为国家增创外汇。1995年,赤松、双龙戏珠、竹节等手杖行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