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明清时期,城关、江口、马道一带广为流行,迄今仍盛行不衰。每逢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一对对狮子或舞于县、区、乡机关单位,或舞于集镇、农家,以贺新春。狮子是艺人用竹篾、彩纸扎粘成狮头,用棉布、麻丝扎成狮身,并经过精心装饰而成。狮子一大一小,称“父子”或“母子”;另有1~3人扮笑和尚(又称“喜头”),手持拂尘,翻滚腾跃,刚劲有力。玩“上桌子”、“爬梯子”、“鳖瞅”、“太公钓鱼”、“海底捞针”、“张良拜师”、“吉星高照”等老样,则表现舞狮人技艺。耍狮子亦有“文狮”或“武狮”之分。“文狮”主要刻画狮子搔痒、舔毛、踩球、翻滚等温顺憨态;“武狮”,是表现狮子的勇敢性格,有跳跃、登高、翻腾、扑打等动作。为使耍狮子的场面更加精彩热烈。主户多为艺人布阵,阵式以、“吉祥”、“进财”、“家昌”、“致富”以及历史故事为内容,让舞狮子的艺人“破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