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楼观台有关于道教的历代碑碣和雕铸器(唐、宋、元、明、清较多),有唐、宋、元、明、清名人题诗词100余首,有世代传唱的道教音乐道情。 碑碣和雕铸器 楼观台现存古碑碣78通。珍贵的有唐欧阳询书《大唐宗圣观记》;戴饭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老君显见碑》,负半千隶书《大唐尹尊师碑》,宋苏轼游楼观题字石刻,薜绍彭楷书诗词,吴琚行书《天下第一福地》。元赵孟頫书《上善池》,清李熙筠楷书《洞天福地》。还有历代造型、风格各异的石狮、石牛等。近年邀请全国名书法家书写历代诗人咏楼观诗词多首,收集画稿多幅,均已镌石嵌于壁。古楼观碑石,以说经台、宗圣宫为中心,分布在东西10公里、南北5公里的楼观台地区。 道教经典碑 现存正书《道经》、《德经》两通和篆书《古老子》碑两通。两组4块碑内容相同,但碑文词句、字数小有差异。前者刻于唐代,螭首素方座,正文5261宁,高300厘米,宽100厘米。后者刻于元全元二十八年(1291),螭首素方座,高330厘米,宽110厘米,高文举书,正文5263字。两组碑立于老子祠碑厅内。 道行碑 古楼观历代祖师道行,凡见于碑石者自春秋至民国41位。现存道行碑唐1通,元3通,清4通,民国1通。 《唐尹尊师碑》刻于唐开元五年(717),记述宗圣观主尹文操生前道行。此碑于元大德元年(1297)三月重新摹刻过。 《楼观先师传碑》刻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螭首素方座,高180厘米,宽110厘米,正书,全文4974字,朱象先撰并书。记载自周昭王~元至元三十年约1900年间,楼观历代著名祖师34人的小传,是道教历史上最著名的碑石。碑首雕工精湛卓绝,造型生动。 《大元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之碑》刻于元元贞元年(1295),白石龟座,完好如新,工艺精细,造型完美。为楼观台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记事碑 楼观台存历代记事碑15通,主要记载古楼观道教历史重大事件。以《大唐宗圣观记》最为珍贵。 《大唐宗圣观记》原立于楼观下院会灵观内,清道光五年(1825)迁至说经台西碑厅。碑刻于唐武德九年(626),圆首龟座,高375厘米,宽93厘米,隶书,欧阳询撰并书,1117字。元代对字迹作了锼剔修整。1979年该碑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和书法艺术名碑。 《老君显见碑》原立说经台下院会灵观内,清道光五年(1825)迁至说经台西碑厅。该碑刻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圆首龟座,高290厘米,宽98厘米,碑文行书,额书重摹苏灵芝书唐老君显见碑。北宋天圣六年(1028)重新摹刻正文。此碑照刻圣旨全文,诏宣玄宗梦中与老子会面云云,令各州各刻1通,以扩大其影响。此事荒诞,足见统治者为保其社稷的良苦用心。 《古楼观宗圣宫之图碣》刻于元至元二年(1265),图与文记元代宗圣宫重修后的规模及古楼观全貌。碑阴刻系牛柏图及跋。 《义记感格记碑》刻于明隆庆六年(1572),记述隆庆年间道士真阳会同官府以及地方信徒设斋,安祭所谓不得其死的游魂怨鬼的大型道场之事。为迷信活动的见证。 诗、书、画碑 楼观台现存历代诗书画碑21通。 《灵应颂碑》刻于唐天宝元年(742),在《大唐宗圣观记碑》之阴。碑额隶书,碑文正书,戴旋撰序,刘同升撰颂辞,戴饭书。是楼观台书法名碑。 《苏轼游楼观题词刻石》北宋治平元年(1064)正月十一日题,行书,刻于《老君显见碑》之阴,书法雄秀自然。 《薛周题楼观诗碣》刻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三月二十一日。镶于老子祠西山墙。书者薛绍彭,北宋书法家,长安人,正、行、草书有盛名,时任周至上清太平宫宫监。他还书有《大中题楼观诗碣》、《王工部题楼观诗碣》。 《道教养生诀楹联石刻》,刻于老子祠大门内两边碑石之侧,正书,14个合体字,今人译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推测为明正统年间刻。该联原是8句7言诗中的前2句,用“六书”会意法创造而成,用以解释道教内修派全神炼气的要旨,被道家称为内修秘诀。今楼观台道长任法融著有《道教养生十四诀释义》一书,解说这幅对联。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