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华县皮影雕刻,是皮影戏的影人、道具的加工制作艺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陕西东路皮影制作的代表。皮影雕刻选用上等牛皮,经泡、刮、削、铲等工序炮制成半透明的皮子,再经打磨、摹画、雕刻、着色、上胶、熨缀等工序完成。 影人造型小巧玲珑,身高约30厘米,比陕西省西路影人略小,且夸张大胆,变形巧妙。除个别书童、丑旦以半侧面双目出现外,其它基本上以侧面表现。其面部有空脸阳刻和实脸阴刻之分。影人身段与头的比例为五比一,头显大而个性突出,鼻尖口小。生旦影人口以朱红点之,若有若无,颇为俏丽。人物性格以平眉和立眉区别,文人雅士以平眉表现清秀文静,武生将军以立眉表现其英武强悍。华县皮影影人头形前额突出,俗称“崖颅”,有别于其他各地影人。影人总的结构大致分为头、双臂(分大臂小臂)、双手、躯体、双腿(上部衣裙代替,下部与双脚相连)等11个部分。由于各关节都能活动,所以表演起来灵活自如。影人服装图案与大戏古装图案相近,花鸟、龙凤、鳞甲、水纹、花边、团寿等,应有尽有,刻工精细。 影戏道具通常有金銮桌椅、普通桌椅各一套。大件雕刻有金銮殿、帅帐、书房、绣阁等,富丽堂皇,气势宏大。花木怪石亦颇奇特,花分四季,木有科别。又如马、牛、虎、豹、鹤、凤之类躯体关节皆能活动,可以翻滚奔腾,跳跃展翅。而车辇大轮皆可转动。 华县皮影雕刻代有人出。清末赤水的菊林,民国时期下庙的郭世安,莲花寺的李三喜,高塘的李长才,赤水的孙书臣,柳枝的李占文等,均致力于皮影雕刻而各有专长。菊林擅长“丁风”(即各部位的连接),他制作的影人站起来前不过挺,后不背锅(驼背)。郭世安的影人造型略小,俏丽异常。李三喜以刻工精细驰名华县、华阴、大荔等地。李占文从事皮影雕刻艺术50多年,造诣颇高,刀法洗练,线条流畅,富于变化,着色富丽华贵。解放后,李占文曾传艺于山西侯马,后受聘于陕西咸阳市工艺美术雕刻厂任皮影艺术顾问,1988年被誉为艺术大师称号。六十年代初,他精心刻制的巨型皮影屏风《文成公主进藏图》被陈列于首都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李占文的皮影雕刻作品还曾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展出。七十年代后,华县又涌现一批皮影雕刻新秀,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柳枝的汪天稳、汪天喜、张华洲等人。他们的皮影雕刻已从单纯为皮影戏制作影人,发展到直接投入旅游市场。汪天喜制作的皮影作品销售到美、日、英、法等10多个国家,向海外传播了华县皮影雕刻的精湛技艺。 华县的皮影雕刻艺术,以独特的造型,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受到海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的注目。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留学德国期间,就曾将一套家乡的皮影雕刻作品介绍给德国文化艺术界。八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及美国、香港的一些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都曾来华县考察这一民间艺术,并给以热烈的赞扬。
编辑:秦人
|
|
|
|
|
|